天天看点

老妈,战火中的青春

作者:一风2008

作者 陶晓海

2020年老妈离开了我们,在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真正摆脱了病痛,享年96年。她离开这些日子,她那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缅怀和纪念给予我们生命,对于我们有养育之恩的母亲,纪念这位戎马一生,革命一生的老战士,开始收集和整理有关她的历史材料。唤醒已被淡忘的悠悠岁月.....。

老妈叫姚献玉,1924年9月出生于安徽东部全椒县一个古老管家坝集镇,其父亲开了一家小染坊,靠染布的手艺,养活全家,老父亲小时候读过书,也算是个文化人,手头挣了一些钱,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老妈在镇上南关学校上学,在那个年代女孩子能上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为她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发动了对华战争,当时全国上下,群情激昂,反对日本侵略者,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集会,老妈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她的幼小心灵中注入爱国的情怀,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1938年秋,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进驻管家坝地区,不少青年报名参军,老妈和她姐姐闻讯来到部队,报名参加队伍,当时接待她们是团政治主任张恺帆,她姐姐当年19岁,符合条件,老妈当年只有14岁,部队嫌她岁数太少,不同意接受,不得不软磨硬泡,再加上又哭又闹,好在部队正需要像老妈这样的文化人,最后终于同意了她加入队伍,老妈光荣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几天后当两个女儿一身整齐新四军灰色军装,一头齐整的短发,英姿焕发站到父亲和乡亲面前的时候,产生极大的震撼力,老父亲高兴的合不拢觜,乡亲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奔走向告,成的当地特大新闻,巾帼姊妹花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刚到部队姐俩分在一个班,人们管姐姐叫大姚,管老妈叫小姚。她们先进入团教导队进行学习和培训,结业后分配到服务团和剧团,主要做抗日宣传活动,粉碎日伪军大扫荡,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民众抗日团体,组织妇女和组建儿童团工作等。

在残酷的战争的环境中,部队生活极为艰苦,时时面临着生死考验,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经常穿山越岭,行军百里,老妈虽年龄小,从不掉队,一年大小战斗几十次,面对的是凶残日本鬼子,不少身边战友牺牲在战场上,虽然她不在一线参加战斗,但常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表现十分勇敢,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和同志们的称赞。在部队中她已成坚强的新四军战士。1940年她不满17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到了重创,中央决定新四军的领导和编制进行调整,组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开始对部队的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在天长县龙岗建立抗大八分校,校长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副校长由二师师长罗炳辉将军兼任。老妈1943年初被调入分校,进行培训和学习,接受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全面训练。

老妈的姐姐此时调到新四军二师师部供给部工作,与张云逸副军长的妻韩碧同在一起工作。经张云逸之妻韩碧和罗炳辉之妻张明秀出任“红娘”,介绍淮南路东军分区参谋长黄元庆相识,后结为夫妻,张云逸和罗炳辉为她们举办了婚礼。老妈特意赶去为他们祝贺,老妈的姐夫黄元庆是一个老革命,1926年参加方志敏领导的暴动,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参加过井冈山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从延安到新四军军部,出任二师91团副团长。

老妈在抗日八分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各门取得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44年5月正式分配到新四军二师师部机要科工作。有幸在罗炳辉将军手下工作,既紧张又高兴。

老妈初到师部机要处, 对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一窍不通, 必须要从新学习,尽快掌握, 教她这门技能就是我的老爸。 老爸当时已是机要战线上的老手,在新四军机要战线上,远近闻名,收发报技术及文字水平能力超群, 译码时可以不看本子直接翻译,后来提抜为机要股长, 奉命多次组织开办机要干部训练班, 培养了一大批机要干部。深受上级首长的信任, 以至后来被选抜为陈毅司令员秘书和总前委轮值秘书等职。

老妈在我老爸的精心帮助下,加上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收发技能,接着, 就是学习译电码, 这是最难学的。由于作战时, 密码要经常更换的, 因此, 就要重新记忆那些枯燥的数字。而一组有4个数字, 对应一个汉字, 再将收到的数字信号, 翻译成文字, 必须准确, 万无一失,经过一段刻苦学习和训练,老妈已成为合格的机要工作者。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内战爆发,自此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原新四军所属部队,经过多次变更,整编组建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老妈在华野司令部机要处担任机要员,老爸是当时的机要股长。司令部的机要工作是领导战役指挥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为战区首长指挥决策提供服务和保证。任务异常繁重,并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机要人员24小时轮班守护在电台前,及时把各种电文送到野司首长手上。粟裕对机要工作十分关心,常对我们这些机要工作人员说:机要工作是党的咽喉和命脉,是我军的生命线,你们要做称职的红色传令兵。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取得莱芜战役胜利后,3月蒋介石调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45万人组成3个兵团向我军山东根据地进攻。陈毅和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寻机歼敌,在孟良崮包围整编74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全歼74师及增援部队3万人,这是我军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老妈作为野司的机要工作人员,亲历了这一战役的全过程,目睹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将领的风采,他们在作战指挥室里彻夜指挥部队的作战,关注前方的战况,作为身边工作人员,陪伴在他们身边,不断把作战指令发出去,把前方的电文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中。这一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体指战员的士气。

1948年9月陈毅、粟裕率华野打响了济南战役,老妈等机要工作人员随同野司领导奔赶前沿指挥部,前方指战员浴血奋战八天八夜,消灭守城11万国民党队伍,活抓王耀武守城司令,取得战役的重大胜利,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全面打响,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织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更好地协同作战,为此中央决定调陈毅为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并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和政委,在陈毅离开华野期间由粟裕代理司令员指挥部队。我的老爸是陈老总的秘书,随同陈毅调到中原野战军,并兼任秘书处副科长,还从华野借调部分机要人员,老妈也在其中。以徐州为中心,在长江以北地区,两军战略决战全面展开,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面对80万国民党部队,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历时一个多月,淮海战役全面取得胜利,消灭国民党军五个兵团55.5万人,解放了国民党占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我的老妈和老爸亲历了这场战役,在总前委的工作的一个多月里,与总前委的这些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开国将领朝夕相处,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品格和坚强革命意志,给老妈留下了深刻印象。淮海战役是一次极其惨烈的战役,有多少前方将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老妈和老爸随同陈毅回到华东野东野战军,先后随大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上海等战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在此期间老妈和老爸结为夫妻。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战争结束了,从此新中国迎来了和平年代。1951年老妈第一个孩子诞生,陈毅携夫人张茜到医院祝贺,还专门送了50元钱和婴儿床。革命取得了胜利,人们开始过上属于自己新的幸福生活。

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亲历战争洗礼的老妈已成为坚定共产主义战士,她将青春献给了中国解放事业,这是战火中的青春,是血染的风采,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几十年过去了,老妈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四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每每谈起当年她亲历战争岁月时,总会感慨对我们说,亲历战争的人能活下来是很不容易的。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她最喜欢毛主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 老妈是战争幸存者,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与她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战友,也不会忘记为新中国建立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已故的老一辈革命者,当她拂摸着一枚枚军功章时,仿佛新四军的军歌在耳边响起,战旗在炮火中飞扬…….。

在清明到来的时候,我将老妈引以自豪的青春岁月记述成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告慰老妈的在天之灵,向老妈和她的战友们致以最崇髙的敬礼!

老妈,战火中的青春

2015年的老妈

老妈,战火中的青春

老妈和老爸与新四军战友

2021年4月3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