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路径:是从盘符开始的路径,形如
c:\windows\system32\cmd.exe
相对路径:是从当前路径开始的路径,假如当前路径为c:\windows
要描述上述路径,只需输入
system32\cmd.exe
实际上,严格的相对路径写法应为
.\system32\cmd.exe
其中,.表示当前路径,在通道情况下可以省略,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能省略。
假如当前路径为c:\program files
要调用上述命令,则需要输入
..\windows\system32\cmd.exe
其中,..为父目录。
当前路径如果为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
则需要输入
….\windows\system32\cmd.exe
拿着这理解应该比程序里面好理解得多了。
<code>${pagecontext.request.contextpath}</code>等价于<code><%=request.getcontextpath()%></code>或者可以说是<code><%=request.getcontextpath()%></code>的el版
意思就是取出部署的应用程序名或者是当前的项目名称
比如我的项目名称是springmvc 在浏览器中输入为<code>http://localhost:8080/springmvc/login.jsp</code>
所以我们项目中应该这样写${pagecontext.request.contextpath}/login.jsp
说一下亲身的例子大概就明白了。这里我先用的是相对路径,很多种情况下都没出错。

你看这个delete操作,我也是用的相对路径,那为甚么不会出错呢,因为请求路径只有一层,没有任何占位符,当hiddenhttpmethodfilter转换为delete请求的时候会去掉一层,所以不会出错,请求路径变成<code>http://localhost:8080/emp/1001</code>
但是这个edit就不容乐观了。
本来路径上有占位符的存在,所以转换的时候就不会认全。
就会出现这样的闹剧,请求多层本来就没有handler处理的路径。
所以告诫大家,请尽可能多的使用相对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