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昨天做梦了吗——梦境的产生

什么是梦

对梦的成因与目的,学术界普遍的看法是:梦是脑在作资讯处理与巩固长期记忆时所释出的一些神经脉冲(就像打扫时扬起的灰尘或正被处理中的资讯流),被意识脑解读成光怪陆离的视、听觉所造成的。

首先是hobson与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论:脑干中的桥脑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发出讯号(pgo波),这些讯号刺激、活化了脑的意识部份,使它合成一段有意义的梦。

但后来solms发现脑干受伤的病人仍旧有梦,而顶叶(负责躯体感觉与感觉整合的颅顶皮质)受伤的病人则没有梦,或许脑干只与快速眼动睡眠(rem梦)有关,顶叶与rem梦和非动眼睡眠(nrem梦)都有关。

jiezhang在2004年提出“连续活化”理论: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临时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处理无意识的“程序性记忆”,而非动眼睡眠阶段处理有意识的“陈述性记忆”。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的无意识部份正在处理程序性记忆,而有意识部份的活动则因感觉被切断而降至最低,此时自记忆库流出的资讯脉冲会活化有意识部份而使它借由联想编织出一段梦。

而当另一脉冲到达时,则又编出另一段梦,梦境乃突然改变。

你昨天做梦了吗——梦境的产生

另外还有认为梦的成因或功能是:

(1)经由任意突变、以“达尔文过程”来产生新观念、新策略;

(2)清除脑中的垃圾,梦是对垃圾的最后一瞥;

(3)长期记忆的持续激发,睡眠时梦的诡异来自长期记忆的储存格式,但清醒时的脑则能给它作正确的诠释;

(4)把遥远但相关的记忆连结起来并强化成一故事体;

(5)把外来刺激转化成梦境以防止被惊醒;

(6)自我满足、降低心理压力;

(7)借由眼球运动提供氧气给角膜等等许多看法。

但台湾有人提出一个梦的“心身作用说”:做梦时,幻想与自我分离,人不会察觉是自己在幻想。

“幻想”自感觉记忆取出资料拼凑后再送回感觉区而成幻觉,目的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

痛觉、压觉会驱动自律神经中的“修补神经”,修补神经在脑与脊椎中排列成许多会连锁反应的经络,而做梦的功用之一就是在生长激素升高时,模拟极密集的运动压揉讯号,驱动经络修补身体。

相关实验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柯立特曼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阿赛斯基正在用脑电波测量的方法研究睡眠。阿赛斯基负责观察被试——是一些婴儿——睡眠时的脑电图。

阿赛斯基在观察脑电图的同时,偶然间发现,每当脑电波出现快波时,婴儿的眼球就会快速运动,仿佛闭着的眼睛在看什么东西。

柯立特曼教授和阿赛斯基猜想这或许和梦有关。他们把一些成人被试带到实验室里,在他们头上接到电极,然后让他们睡觉。当脑电图出现快波时,他们的眼球也开始了快速运动。

柯立特曼和阿赛斯基急忙唤醒他们,问他们是否在做梦,他们回答说:是的。而当没有快速眼动的时候,被叫醒的被试大多数都说自己不是在做梦。

于是,人们发现,梦和脑电图的快波、快速眼动是相联系的。

梦的由来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起来。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激励,以及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梦的功能是探讨做梦者的人际关系,并帮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另外,弗洛伊德还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人的梦境分为“显性梦”和“隐性梦”。

“显性梦”即为我们平常说的梦,“隐性梦”指梦境真正的含义,即人们被压抑的潜意识里的欲望。

你昨天做梦了吗——梦境的产生

荣格认为梦的象征不是为了伪装,而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只是需要用象征性的比喻来说明。梦不是愿望的满足,而是对未来的预测或预示,所以我们应重视梦的智慧。梦展示出做梦者自己内心的被忽视被压抑的一面,往往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荣格认为梦显示“我们心中的原始人”,我们如果能理解梦,就如同认识了许多“原始人”朋友,他们的智慧可以给我们极大的帮助。即将“梦”理解为沟通现代人与原始人的桥梁。

荣格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个性过分地发展自己的一个方面,而压抑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面时,梦就会提醒他注意到这被压抑的一面。因此梦的基本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他称为梦的补偿。

荣格相信大部分梦具有补偿性,治疗师可以通过把梦里无意识的资料带进意识中,来访者也许能够确定梦的目标。

例如,当一个人过分强调自己的勇敢的一面,而不承认自己也有软弱的一面,也许就会梦见自己是个胆怯的小孩。治疗师通过梦的分析帮助来访者发现这一点,使来访者有可能整合自己内在的不同特性。

精神分析学对心理学的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对人类梦幻生活及其无意识过程的揭示,而对象征与象征作用的心理学的理解与运用,则成为分析师接近无意识及梦的真正意义的重要工具与途径之一。

熙桓心语:做梦是常有的,梦境在我们的文化角度看来有着独特的含义,西方心理学从生理结构上对梦境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但目前为止学界对于梦的产生仍在探索中。如果你对此有所感悟,不妨一起探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