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记忆:李继申与中共斗争的几个片段

作者:团结报党派e家
记忆:李继申与中共斗争的几个片段

李继申(1885-1959),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年轻时,李继申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活动。李继申与中共的第一次密切接触是在广州,在那里他被中山元帅任命成立黄埔军校,李继申和共产党员林伯元(林也是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和农民部长)是筹备小组的成员;与毛泽东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26年,李继申是南路统一广东战斗胜利阶级师总司令返回朝鲜,在广州国民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当时的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和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也参加了欢迎会,李纪申热情握手欢迎胜利的回归, 苏联共产党代表团还向李继申赠送了许多纪念品。与中共的真正密切合作始于1931年918事件之后,当时李继申反对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从事反日和反蒋活动;加入人民民主革命阵线,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左翼的中国统一国民党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加了新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并参加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1959年10月9日去世,在天安门广场楼上代表民主党派发表了最后一次感人的演讲,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和最热烈的祝贺。以下是李继申一生与中国共产党的荣誉和屈辱以及合作斗争的一些历史片段。

  一

1931年,在入侵的日军发动的9.18事件之后,曾在南京被蒋介石软禁的李继申获释。面对共产党人反日救赎的呼声,他立即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团结外界,积极参加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行列。1932年初,驻扎在上海等地的第19路军,在蒋光轩和蔡廷廷徽的指挥下,奋起反抗。李纪申声援"一二十八"上海抗日战争,要求国民党当局迅速将东北义勇军等调入抗日战争的海关,前往北平做张学良等人的工作,敦促蒋介石放弃"出国先安妮"的错误政策。1932年5月,蒋灵19路军赴福建参加"共"战争,李继申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当年7月辞职回港,然后公开举起反蒋旗。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沿着华北长城发动进攻,中华民族的危机越来越严重。李继申一再号召南京国民政府和两大势力联手抗日,但都是无效的。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李继申下定决心,要团结国民党内的反蒋政权和民主派,依托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件,成立"民国人民革命政府"担任"民国"主席。事发前夕,李继申指示第十九路军派兵到西苏区会见红军第三军司令员彭德怀,双方同意停止战态,共同抗日。随后,十九路军派秘书长许明宏担任福建省政府、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前往江西省瑞金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双方签署了《抗日抗蒋初步协议》,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初步合作。据李纪申说,"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时,我们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代表去接触,后来中国共产党派了代表张云义、吴明、潘汉年到福建,但后来军队就要失败了。"

  二

1934年初,福建事变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北方掀起了所谓的"自治"运动。为了使国家免于危险,李克强认为有必要加快建立新的政治团体,这一举动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党员潘汉年、玄志满等人纷纷来到香港,与李继申、陈明忠等建立联系。1935年7月,中国民族革命联盟(UCP)在香港正式成立,李继申出任主席兼组织部长,提出了"争取民族独立、建立人民政权"、"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民族战争"等八项行动纲领。同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导下,北平学生爆发了"十二九"反日爱国运动,高喊"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呼吁"反华北自治"。大联盟立即发出"致同胞的信",声援抗日救亡运动的爱国学生,呼吁立即集中国力,组织抗日救世军和国防政府,一致抗日。1936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反蒋抗日"政策改为"逼蒋抗日"后,李继申接受并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积极参与了今后迫使蒋介石抗日的斗争。同年12月,西安事件发生,李继深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号召南京国民政府,坚决反对政府派飞机轰炸西安;今年,李明忠派中国共产党员陈明忠等人到莫斯科,讨论大联盟的合作,与中国共产党驻苏联代表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3月,周恩来、叶建英等上海抗日救国大会成员杨德华前往漳州,向李继申转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十点主张。李克强回信给毛泽东和周恩来,支持抗日纲领,并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抗日救赎运动。

  三

1937年7月7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合作正式成立,蒋介石重新任命了前国民党反对派。1939年3月,为了"加强实地工作的领导,协调中共两军关系",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委员会,李继申担任副主任,主持工作。为了团结各党派的爱国力量,李继申安排了许多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加入外地党政委及其地方支部。1940年,李继申被调到国民党军委、桂林参谋长,任职期间,他赞助和支持抗日民主运动,覆盖了一批爱国民主人士,使桂林成为抗日战争期间的反日民主运动基地。1944年11月桂林沦陷后,李继申不愿追随江泽民的打算,赴重庆出任军政院议长,回到家乡广西苍谷大坡山,大力组织人民抗日运动,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帮助。今年9月7日,周恩来向中共广东省委发出信号:"粤汉路一旦开通,就要坚持广东半独立一方,以影响李仁超的民主运动,使之得到有效的赞助和合作。"为了贯彻这一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东江纪事柱和李继申经常联系。共产党还打算在西南敌半沦区建立以李继申为首的抗日民主政权。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方设立以李纪深为统帅,以"东纵"和"明珠"为主力的"南华民主联盟",准备做好状态,联合其他势力,反击广州。围绕上述建立西南抗日政权和"华南民主联盟"的计划,中国共产党和各地反日人民策划并发动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支持李纪申:1944年成立了"三罗抗日人民部队指挥部"和抗日民主政权, 广东南路、西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广东抗日游击队向西进军,第八军南进军,东江旅等。随着日本宣布投降和胜利的结束,建立"华南民主联盟"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事实上,当时李继燎处境艰难,不仅在政治上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迫害,而且在经济上也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南华党组织在李纪申最难的时候向他伸出援手,派狄超白、李家仁、科汉伦斯、洋基等与他并肩作战。

1944年12月,共产党领导的组织桂林文化抗日战争特遣队队长陈玉云接受了周纲明代表党组织交给的秘密任务,与黄宁英等朋友一起向东推进到桂国边境赣州苍谷大坡山深处的李纪。 广东省协助建立抗日民主基地。1945年3月,李纪深任命陈玉云为政治队长,朱志平为副队长。6月,李纪申派去,陈玉云独自潜入,抵达广东省罗浮山的东江纵队指挥部,向中共转达李纪申求助和联系工作任务的请求。8月初,陈光诚接到东江纵队周恩来的电报,指示成立以李纪申为首的华南民主联盟。陈玉云代表李继申到东江罗福山,广东共产党组织和"东纵"也让他带回李继申的十二金一磅人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专用无线电代码。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对李吉申的政治信任和军事经济支持,对李吉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4月,李继申来到广东省罗定市,寻找他的下属蔡廷轩,推动三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圣罗党在云南县为他组织了一千次欢迎会,以表明圣罗人民支持李纪申在敌后抗日斗争。李继申在欢迎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强调他决心"在土地沦陷、人民不谈论生命的时候武装人民抗日,拯救生命",并呼吁大家"不要对政府抱有幻想(指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庆国民政府),依靠自己的武装自卫, 自助和自治",对在场的共产党员说:"你们真是反日。"这一切,深刻表明了李克强在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接触和合作关系。

  四

胜利后不久,蒋介石撕毁了和约,挑起了内战,李继申看清了蒋介石的本质,坚定了统一国民党内民主力量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的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李继申积极开展反蒋军事煽动工作,唆使他的老朋友和下属认清形势,改变立场,以各种方式反对内战,等待机会举行起义,并派王玉珍等人进行具体的接触工作。在李继申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军队反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国民党军事政治领导人起义加入人民阵营。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正式成立,李继申任主席。同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召开新的全国政协组建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歌"。5月5日,李继申与香港其他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联合向中国共产党主席发出"回应中国共产党"、"五一节"号召,称"五一口号""符合人民当前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同一人民的要求等根本目的, 俞胜勤企业,除了为国内外各界电力事业的共同推动完成,我在此服务,即传授。此外,民主革命还发表了一份单独的声明,"号召我们的同志,全国人民,实现新的人民政协,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共同努力!"年底,李克强决定接受党中央的邀请,北上解放区。为了使李继申安全顺利抵达,周恩来亲自指挥行动。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的适当安排下,李继申躲避了国民党特工和英国当局在香港的监视,在解放区北上了一艘苏联货船。1949年1月7日,李济深抵达大连。1月12日,李纪深在沈阳给毛泽东、周恩来打电话,明确表示:"贵党领导中国革命,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措施,全国人民的需要,是今天的伟大成就,不失钦佩。纪申当秉承中山先生的遗产,为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而奋斗。当晚,毛泽东、周恩来转发推文:"先生打电话来背诵,很开心。北平的解放迫在眉睫,泰晤士河近在咫尺,众人相向。祝您身体健康!2月3日,李克强再次致电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表示愿以自己的言行与党的政策和思想紧密合作。北平和平解放后,李继申等人于2月25日抵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9月30日,李继申在中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李继申夫诗作抒情:"余风云集九州,命令与忠告无穷无尽。百年帝国应该回头看,一千名工人和农民领导庆祝活动。耕耘者有更多的田地可以生产,劳力合作是为了利润。安心到和平前线,建设荣华万秋。"

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主革命第一至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第一至第三届委员会副委员长等领导职务。 为国家的繁荣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李伟是原广东省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继申的孙子;作者朱志龙是孙中山大元帅宫图书管理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