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有多难?近日,甘肃省省长唐仁建在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上罕见地喊道:"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不是一般的当务之急,而是万急"!

温:赵晓(独立经济学家) 负责编辑:李靖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有三个:短期疫情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中期"全球化3.0"的影响和长期"塔西陷阱"的影响。

1

短期挑战:疫情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短期疫情的直接影响"是指新冠病毒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一系列冲击,包括初期(第一波)、第二波、外部投入冲击,以及2020年秋季可能出现的第二波冲击和2021年春季的第三波冲击。只要有疫情爆发,就有经济影响的风险。对经济的最大冲击来自城市封锁等"冲击疗法"。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短期疫情的间接影响"有三个:一是外部需求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国,影响中国对外需求(如中国出口一季度同比下降11.4%);第一季度,外部需求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国,影响中国对外需求;第二,外部需求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国(如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1.4%),影响中国对外需求;第二,外部需求冲击,随着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国(如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1.4%),影响中国对外需求;第一季度,外部需求冲击,影响中国对外需求;

疫情的影响告诉我们,即使中国经济恢复生产,即使不能保证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复苏其实很难顺利,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下滑,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好在黑龙江等省份除外,目前全国疫情总体处于稳定状态。此外,北京等地也开始降低防疫水平,同时,疫苗也传来了一些好消息。希望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只有跟上步伐,才能对"抗疫"有基本的信心。

2

不能保障中小企业,就不能实现"六险"!

最令人担忧的是,失业浪潮的风险正从中小企业的广泛关闭中出现。中小企业一旦倒闭,复苏从来都不容易,因此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包括经济中的恶性循环。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可惜的是,虽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嚷嚷着要政府帮忙,但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做不了什么,保证了自己的生存。这不禁让人对未来感到担忧。

在4月17日的政治家大会上,首先提到的"六个保障"(保护居民就业、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市场主体、保障食品和能源安全、保障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运行)明确了形势的严峻性。但是,对中小企业的保护是最重要的,可惜没有强调。

事实上,只有保护中小企业,才能保护居民的就业(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体),保护基本民生(没有就业就没有民生),保护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中小企业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保护基层经营(县级以下的基层几乎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税收)。

3

警惕不重返市场的困境

4月28日,中国饭店业协会表示,内地餐饮公司正处于重返工作岗位的境地,70.59%的受访者表示,最困难的时期是4月至5月,所有或所有门店的餐厅占36.28%;38.76%的人被迫面临一些裁员或裁员;而在全国门店逐步开业的同时,在接受调查的5,451家门店中,超过90%的客服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营业额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4月28日,央行还发布了一项针对87.2%的银行家和75.5%的企业家的调查,他们表示当前的宏观经济"冷淡"。因此,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的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帮助中小企业,不是一般的紧迫性,而是10万的紧迫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有多难?近日,甘肃省长唐仁建在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上罕见高喊:甘肃经济要"10万急,急"到点。"很多企业开门没有客户或访客很少",远远没有达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水平,尤其是规模以下的产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薄弱,"个别企业甚至挂在线上"。

在甘肃起步企业中,52.1%的工业企业、62.4%的建筑业企业、54.9%的服务业监管企业在正常生产水平低于50%、20.2%的受监管工业企业、20.2%的工业企业、2 12.5%的有限住宿餐饮企业、 18.5%的服务业企业预计二季度将下降50%以上,再加上需要承担税收、房租、社保、工资等刚性支出,许多中小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唐仁建省长说:"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不是一般的紧急情况,而是10万紧急。"目前全省有176.5万市场主体,背后有数千万人。如果不能通过这个"可以",它带来的风险肯定是"蝴蝶效应",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大规模失业,合同违约是肯定的,经济周期的穷人甚至阻碍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更严重的是,它很可能演变成民生问题,甚至是社会政治领域的风险。"

可想而知,如果拖下去,全运会不会停止,中国人的命运也将受到巨大风险的威胁;

5

中期挑战:提防全球化3.0下的"新冷战"

除了近乎担心疫情影响之外,"全球化3.0"的"去中国化"将是中国中期经济发展首先要考虑和应对的最大挑战。

笔者在《全球化3.0与中国的选择》中谈:全球化1.0是武力和殖民驱动的全球化,全球化2.0是金钱和市场驱动的全球化,全球化3.0将在金钱(市场)的力量下,加上方向盘的安全刹车和价值。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笔者还预测:全球化3.0将在爆发后按照重组集团的三种观点,重新开始。对中国来说,一个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是许多国家正在讨论的"去中国化"。

事实上,信任是经济中作为技术和资本的重要生产要素。今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的人们不再信任我们,这被称为"去中国化"。

最近有一些关于"去中国化"和全球产业链重组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占世界总量的20%,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世界没有办法离开中国。这种观点当然不是不合理的,但显然还不够深刻,而且把太多的操作问题当成趋势问题!

趋势是,美国等国家不仅与中国脱钩,这意味着曾经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动力的全球化2.0已经结束,美国和西方世界甚至即将与中国形成"新冷战"局面,因此未来的趋势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令人担忧。

事实上,在当今的西方世界,从政治到知识分子、商业和工业,人们普遍认为,美中对峙已经全面展开并迅速升级,堪称"新冷战"。根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说法,在未来历史学家眼中,第二次冷战将于2019年开始(Sheeda,2020)。

"新冷战"最明确的信号是2019年伦敦北约峰会上首次高调呼吁"中国的威胁"。观察家认为,"新冷战"结合了热战、心战、信息战、贸易战、不对称战、超限战,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新冷战"帷幕拉开后,脱钩将不可避免,世界将重新洗牌,世界将不可避免地重新排队;

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可能相当于中国一夜之间回到1976年之前的国际状态。尽管中国仍可以闭门造车,但凭借其广阔的土地资源、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海外市场带来的经济活力将不复存在。

正如华为的任正非所承认的那样:尽管在全球开放市场环境中取得了技术进步,但华为的操作系统鸿蒙(Hong Meng)需要300年的时间才能在美国赶上谷歌和苹果。

中国的经验是,开放驱动改革,沿海驱动大陆。没有开放,改革从哪里开始?没有改革,中国的经济活力从哪里开始?这不禁会产生一种痛苦感。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是否会继续向前发展,伊朗在与美国脱钩后,从美国脱钩到亚洲最贫穷国家,是否也证明了未来。

6

长期挑战:如何跳出"塔西陷阱"?!

除了中短期的挑战,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一个长期的历史挑战,即不要陷入历史的"混乱循环"。未来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现代文明?这与短期疫情冲击、中期"全球化"冲击和其他挑战完全分开。而中国历史上反复发生的"塔西陷阱"告诉我们,我们以前从未跳过塔西的信任陷阱,因此从未建立过可持续的经济和相互信任、社会和谐、人人享有幸福、长期稳定的文明。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中国几千年历史带给我们的最大挑战,是即使没有中短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本身能否超越"历史周期规律"或无序的历史循环,跨越唐德刚所说的文明"历史三峡",是否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略带漠不关心、将持续数千年遗失的事项。

"三千年没有变大变",变大,变大;我们有什么选择?

资料来源:中外管理

我们走进了沙漠:独角兽,还是骆驼生意?

赵晓:中国经济近乎忧虑,中度忧虑和忧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