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作者:京报网

"这里的孩子们,我想问你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琦烈士的孙女彭伊娜正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丹步中学向学生发表主题演讲,"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在舞台下,孩子们抬起头,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个一百年前中国年轻人的故事。

"一个活死攸关的理想人",这是新中国的成立,彭琦的故乡,著名民俗学家钟景文做了评价。1896年,彭琦出生于广东省海丰的一个地主家庭,在海丰算是二号有钱人,正如彭琦本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年收入千石多,农户总管辖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不少于500人。"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在广宁县丹步中学,女高中生在演讲结束时聚集在彭伊娜身边,交流感情。一百年前彭琦曾有理想,为民族复兴、民族解放付出一切事迹,感染儿童

然而,出生在地主阶级家庭的彭琦,对被压迫的工人特别同情。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人民面临帝国主义掠夺、军阀混战和地主阶级剥削的苦难日子,彭琦和当年大多数觉醒的年轻人一样,试图探索一条以生机和理想拯救国家和人民的途径。

"我的祖父在他的孩子中受到祖父乐器的影响很大。1917年,他被送到日本学习,他的祖父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文凭,回到省会担任官员。彭伊娜在接受采访时说,"可是我爷爷自己去学习找路了。"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位于海丰县彭珂故居的彭珂烈士雕像

彭的目标很明确。1918年,他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他对朋友说:"我选择这种专业,是为了将来学习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并对其进行改革。在学习期间,彭对农学理论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与在东京帝国大学农学系学习的学生进行咨询。在日本,彭承蒙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坚定了他毕生的信仰。1920年10月,彭志强和他的好朋友李春涛在东京成立了"红心会"组织,用"红心"一词,说"专心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接触马克思主义后,祖父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意识到,人类的痛苦是由经济制度造成的,因此,为了解放全人类,必须推翻非理性的经济制度。"1921年,彭伟回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涌入海丰,进步青年争先恐后地阅读陈独秀,李大秀写了文章。

在革命的浪潮和实践中,彭琦逐渐认识到,没有工人和农民的群众动员,革命就不可能成功。他决心背叛自己的阶级,他下乡去推广革命思想,在农民面前烧毁田地,彻底与旧世界决裂。从此,彭琦踏上了新的旅程,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的伟大实践。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1924年底,广宁县掀起的农改运动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击,彭琦被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派去广宁指挥战斗数月并取得胜利,完成了革命军对农民军伟大主动权的第一次武装帮助。这座绿色的山和水是他曾经战斗的地方

1923年,彭伟领导成立海丰农业总会,并当选为会长。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彭琦的建议,决定在广州开设一个农场作坊,以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彭琦、吴晓贤、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主持了工作坊的工作,培养了800多名学生到全国各地开展革命工作,把火烧遍了全国。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1926年1月1日,《中国农民》在广州开播,毛泽东编,李大昭、彭伟、林伯元、吴晓贤等撰写。

"在实践中,以我祖父为代表的二十世纪90年代群体逐渐发现,社会变革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把真正的刀和一把真正的枪。站在彭在广宁县的故居前,彭伊娜感叹道。1924年底,广东省肇庆广宁县兴起的农民运动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击,彭琦率领铁甲车队,指挥消灭地主反动武装力量,100多人的铁甲车队成为中国共产党直属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毛泽东称他为中国的"农民运动之王",因为他对领导农业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1926年,彭伟在农民运动作坊。毛泽东称他为中国的"农民运动之王",因为他领导了大规模的农民和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合作破裂后,彭琦作为组织者之一领导了"南昌起义",第一枪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随后随军南昌南下广东撤军,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苏维埃地方政权——陆、海、地、农业和苏维埃政府。1929年,彭在上海被捕,时年33岁。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在广州农民运动纪念工作坊,参观人数不胜枚举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在广州的家中,彭伊娜展示了她收集的祖父的旧照片。她自己剪贴了这张专辑

彭伟:生死攸关的理想人选

广宁县冈村村民听说彭伟的后代来了,像亲戚一样走出家门,热情地与彭伊娜交谈,希望她能经常回来看看

"在革命最没有希望的时候,这群年轻人相信革命最终会胜利,中国人民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彭吉娜说,他也一直在思考,共产党人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尤沃的生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汤火,终生奋斗是什么?她认为,答案是一种信念——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彭琦的信仰,正如他曾经写过的诗:"雷鲁七彩唱大同,龙津水浅被龙。愿世界苦涩,进入太阳的云层。"今天,鹏娜经常向孩子们讲述一百年前这群年轻人的故事,她希望用革命先锋的精神感染下一代,让每个人都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而过上朝气蓬勃的生活。

(原标题:生死理想)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曾子轩, 方飞

进程编辑: u023

版权声明:文字版权归新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