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公元前1649年一公元前1550年),已姓,姓伊,伊氏,名挚,字尹,号阿衡。有莘国人氏(今河南省杞县葱岗镇空桑村)。
史籍记载:伊尹生于河南省伊川县,商朝五代贤相,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中华鼻祖,史上的第一位帝王之师。

相传伊尹的母亲是个采桑女,一天她和嫂嫂来到伊河边洗衣服,看到一个鲜红的桃子从伊河上游漂下来,采桑女眼疾手快从水中捡到了这个鲜艳的桃子,递给嫂嫂吃,嫂嫂笑着说:“桃子是你捡到的,还是妹妹吃吧”。看到嫂嫂执意不吃,善良的采桑女只好自己吃下这个桃子。不料,自从吃下这个桃子,便身怀有孕。家人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采桑女行为不端,败坏门风,狠心的父亲在她临产前的一天夜里,把可怜的采桑女赶出了家门。
采桑女趁天黑在村外的老槐树下,生下了一男婴,取名伊挚。夏帝发十一年(公元前1655年),伊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和田地,好多百姓都惨死在洪水中,伊挚刚出生不久,大洪水就到来了,产后虚弱,气喘吁吁的采桑女知道自己命不久长,情急之下把伊挚放在一个木盆里,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哭着对孩子说:“娘虽生了你,却无法养你,但愿好心人把你抱走养大”。说完将木盆推到水中,看到木盆随波逐流漂到很远的下游,消失在茫茫的水面。
突然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把可怜的采桑女“天葬”于一沟之中,形成了一个墓冢。“天葬”之沟是采桑女的落脚归宿之地,故后人称其为“落沟”,墓冢被称为“伊姑冢”、“闺女冢”。伊尹做了殷商圣相后,专程来祭拜,重修“伊姑冢”,后称“圣母冢”。
伊挚在木盆里随波漂流到很远的地方,被一位厨师救起,收为义子,取名保衡,又称阿衡。后来厨师带着义子投奔到莘候,莘候看这孩子乖巧伶俐,便更名伊尹。伊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莘候非常喜欢他,便把他留在身边当了一名亲随。
伊尹从小虽耕于莘国立野,跟随义父学到了不少烹调技术,在莘候身边,勤奋好学,学通了尧舜的治国之道。在有莘国,伊尹即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做贵族子弟的“师仆”,而他从小研究“三皇五帝”和“尧舜禹”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
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继位后,雄才大略,且求贤若渴。左相仲虺在一次私访有莘国西北的秦庄时,发现了伊尹的才能,极力向商汤王举荐说:“伊尹是个极不平凡的人,可做我商的重用之人”。商汤听说后,知人善任,便三顾茅庐诚聘伊尹,辅佐朝政。商汤第一次来到伊尹家时,看到伊尹正给老母梳头整妆,汤王十分感动,上前一拜,说明来意,请伊尹入朝为官,伊尹以“家有八旬老母在堂,无人尽孝”为由而拒绝。
两年后,商汤听说伊母病故一年了,又简装私行,来请伊尹,看到伊尹不但有治世之才,且教子有方。汤王表明真诚之意说:“随我进京,一展雄才”。伊尹却以“家母亡故服孝未满,无法动身”,再次谢绝商汤。
三年后,商汤再次如约亲驾莘地秦庄聘迎伊尹,伊尹已率众乡亲恭迎于村外大树下,汤王被伊尹的诚意所感动,心中大悦,道:“言而有信,真君子也”。
伊尹跟随汤王来到商都,封伊尹为右相,商汤王在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的辅佐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顾国(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
公元前(1600年),夏王桀荒淫暴政,夏王宫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民不聊生。阶级予盾日趋尖锐,夏王朝出现危机。伊尹协助商汤王起兵伐夏,乘机灭掉邻近的葛国,保障商都“南亳”的安全,再起兵灭掉夏朝的羽翼,各个击破夏商之间的方韦、顾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伊尹又率战车70乘,精兵6000人,攻打夏王都,夏王桀大败于鸣条,这是史上伊尹“以少胜多”的军事战术。
商朝建立后,伊尹引导商汤效仿尧舜以德治天下,为救万民而兴盛。商汤王尊称伊尹为“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天之师。
《史记殷本纪》记载:“尹”,正也,渭汤使之正天下。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则,做天下楷模,师范天下。
《尚书尹爽》云:“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话就是天意,所以伊尹是太上的老师。在商朝除了政权之相,帝王之师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巫师,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如蜚声远近的巫彭、巫咸等擅长医术而闻名。
商汤驾崩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太甲、沃丁等五代君主,即做他们的首相,还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辅佐朝政五十余载,为商朝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为商朝的兴盛甘愿为奴,吃苦受辱。
伊尹在辅佐五代君主朝政中,用“以鼎调美,调和五味”的烹调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史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发展,使商朝五代朝政政治清明,兴盛繁荣。
商王仲壬去世后,商汤长孙太甲继位,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教导太甲遵守先王商汤的法制、国度,做一位仁慈博爱的有道明君。太甲开始按照相父伊尹的教导行事,朝政比较稳定。到了第三年,太甲听信身边那些小人的谗言,就忘乎所以了,不听相父规劝,居然学夏桀的样子,暴虐乱德,荒淫无道。相父伊尹百般规劝,太甲不闻不问,不理朝政。伊尹和大臣商议,把太甲软禁在桐宫,让他静心思过。
太甲在桐宫,被逐三年,幼气脱尽。守墓的老人把先王商汤创业的故事讲给太甲听,太甲深受感动,反思自己的过错,痛改前非。相父伊尹看到太甲的变化,心中大喜,带着文武百官迎接太甲回城,把朝政交还了太甲。太甲从此忠厚仁义,选贤举能,使商朝逐渐强大。
沃丁八年,伊尹卒。沃丁以“天子”之礼隆重安葬了贤相伊尹,并亲自为伊尹戴孝三年,来报答“五朝贤相”伊尹对商王朝的贡献。
在灭夏建商的历史长河中,贤相伊尹可谓劳苦功高,特别是商汤去世后,伊尹辅佐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四代君王这三十多年,勇于谏言,倾心辅政,尽心尽力,为商朝的崛起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伊尹,一代名相。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义之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