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丁丙良渚掘玉啸

丁云川

丁丙(1832-1899年),清代杭州人,是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保护人。近日又读丁丙编著的《武林掌故丛编——三塘渔唱》时,忽然眼睛一亮,蓦然发现丁丙还到过良渚掘过玉器呢。

丁丙在《三塘渔唱·自序》中写道,1866-1886年间,他辅佐开临平湖、重修海昌闸坝;修筑九十里长的从北关至大麻的堤岸和桥梁,重(修)建拱宸桥;疏浚苕溪积沙、补溃塘。为做这些事,他不辞辛劳,先后召工率役,扁舟往来二十载。

丁丙的好友杭城名医仲学辂在为《三塘渔唱》所作的序中介绍,丁丙在做这些事情时,时常邀请他同行。两人携酒具,买小舟,出余杭门,扣舷遍游;群峰送青,寒水澄绿;烟云缥缈,林树高下。东至临平,西抵良渚。在修浚苕溪,他看到丁丙在工地住处,读诗文,辑轶事,录掌故,备参考。无论史籍杂说,山经地志,鸿儒遗篇,古庙荒冢,都要详审考订,去伪存真。

丁丙是晚清杭州著名的藏书家,“八千卷楼”的藏书中有一本《执玉堂杂记》,是郑煜写的,《记》中提及良渚安溪有古玉出土的事。当年,丁丙疏浚良渚的苕溪时,便有机会到安溪实地探访。看到有古董家在出售汉玉,有方珪,有圆形的玉璧,有的可当作发圈用,有的可作鼻塞用。这些玉以黄色的为多,有的似沾些血迹的红色。丁丙看此情景与《记》中描绘的基本相似。于是,问这些玉叫什么名称。古董家说,因为叫不出这些玉的名称,便统称为“南土”。还说这些玉安溪出土的为多。丁丙又问,到底是真是假谁能分辨得出来?又说这是你们在玉局(玉器作坊)自己做出来的。土人(村民)说哪里是,这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不信晚上去挖给你看。到了晚上,村民背了把铁锄,叫上丁丙一起去。走到村头的暗处,不消多时,便从地下掘出了个玉啸。于是,丁丙相信了,并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还写了一首“琮璧工夸雕琢才,不然宝器出泉台。徒令骨董呼南土,偷把鸦锄掘玉来”的诗。因为有了这首诗,也就有了丁丙良渚掘玉啸的故事。

丁丙不但倾心关注于杭州的历史文化,也是杭州首屈一指的慈善家和实业家。自他到过良渚后,很有可能与良渚的玉结下了一定的渊源。《三塘渔唱》辑成后的第二年(1899年),丁丙就辞世了,葬于余杭闲林金筑山。1966年“破四旧”时,丁丙墓被挖开。2015年8月18日,我听当时的掘墓人、联荣村老村长周上法回忆说,棺柩内丁丙周身全是玉片,捡拾起来有满满的三箩筐,一筐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村长说,起初不知道柴米价,把玉片堆在大队里,后来不知到哪里去了,现在想想实在太可惜了!

村长的话,真的令人深思。我想,这些玉片会不会是丁丙从良渚买来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