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当年红四方面军告别鄂豫皖苏区,真的丢掉了未成年的小红军胡正先,假如胡正先没有坚持刻苦认字,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举办的电台集训班就不会有他。
80多年过去了,红军专门负责电台报务和侦听的著名人物王诤、层析圣、曹祥仁、蔡威、宋侃夫、徐明德、王子纲、刘寅、马文波等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如果没有胡正先,很多历史上的谜团无法解开,很多关于红军电台工作人员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如何就地取材装配、维修电台、培训自己的人才、在战场幕后的杰出贡献,很可能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时,35岁的胡正先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长期在中南军区、总参谋部三部工作。
1933年11月,红四方面军赢得宣(汉)达(县)战役后,将川东游击军占领的大片地区纳入川陕根据地,王维舟所领导的红军游击军改编为红33军,红四方面军也由4个军发展为五个军。苏区地盘不断扩大,红军已是兵强马壮。
红军和川陕苏区迎来这样的局面,是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取得的,也与由蔡威、宋侃夫、王子纲、马文波等领导的电台人员,及时侦听、破译敌人的情报,让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指挥员准确掌握敌情动态,做出必胜的作战部署是分不开的。宣汉战役胜利后,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和侦听创始人蔡威,决定扩大红四方面军电台队伍,为今后的作战培养更多的听风人、捕风人。
“毛铁是斧头,毛铁不是斧头。矛盾的话是什么意思?读者见过的木匠做工用的主要工具是斧头,但是同这个木匠用的工具一样的,农民用于上山砍柴的叫毛铁。乡下农家新生的男孩儿,为了好养活,取的小名除了虎、狗、牛外,也有叫铁锤、金锁、大夯、栓子、柱子的,地区民俗不一,取小名的方式也不同。”胡正先说。
走过百年风雨春秋的老红军胡正先,特别注重向今天的年青人传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老人专门给重走长征路的青年题字鼓励。
从鄂豫皖来到红四方面军一年多时间,胡正先才15岁,由于年龄太小个头也不大,上阵杀敌缺乏经验,胡正先几乎是个打杂的人,在医院当看护、给首长当勤务员,但他也特别勤快,动作麻利,红四机关直属队的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缺少人手,他都勤勤恳恳地干。
机关驻地就在通江县的一户山民家,他家有一个儿子每天上山砍柴,四川东部的山民叫砍柴的斧头为毛铁。每当房东的儿子要上山砍柴时,总是大声呼叫,我的毛铁呢?时间长了,大伙儿都喊他毛铁,而他的真名叫什么大家都忘了。当他每次嚷嚷着寻找毛铁时,总是细心的胡正先将毛铁递到他的手上,房东的儿子这时会对他说,毛铁在你这儿呀。“毛铁!”房东的儿子喊,“在这儿!”胡正先答,这一问一答,仿佛胡正先也叫毛铁,后来战友们干脆称胡正先毛铁。
在老家安徽砍过柴、割过稻的胡正先,懂得同样的工具,用于不同的场合叫法不一样的民俗,砍柴的斧头叫毛铁,割稻用的镰刀叫麦镰,砍柴用的镰刀叫毛镰,锄草用的锄叫薅锄、挖土用的锄头叫挖锄,农民在田间干活遮太阳的帽子叫草帽,遮雨用的叫斗笠......农民耕作和生活的常识,没有上过学的胡正先也都懂得。工具名称称谓的超直赶近、人名称呼的角色转换,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军队和老百姓密切的鱼水之情。
作者与胡正先老人合影。
“毛铁,你过来一下。”一位干部叫住了胡正先,响亮答到的他,跑步来到干部的面前立正站好。干部手里拿着纸和笔,晃了两下又说,我总是见到你有空都在认字写字,你到底认识多少字?胡正先回答,从没有进过学堂的门,认识的字都是在队伍上学的,大约4、500字。干部说,那好,现在开始考试你,你把所认识的字全部写下来,不许漏掉一个,这是命令。胡正先不知道考试他是什么目的,想把自己认识的字写在一起,是他很久都想做的。
4、500个字,咋写?从哪个字开始写,没有读过书的胡正先自然不懂写文章、也不懂逻辑顺序、结构修辞,但他有他的办法,先把红军的口号和标语写出来、再写家乡的地名和亲人,农具和家畜,再以部队的武器名称、从鄂豫皖到川陕走过的地名、翻过的山、渡过的河为顺序,500个字很快写出来了,整体看,没有逻辑顺序,但分开看很有规律和章法。
干部看了,知道他不仅识字很多,而且语言结构严谨。这样的人,当时就是红军中的知识分子。干部当场夸赞道,毛铁,你行,你真行。这样吧,准备行装,明天去通江县蔡威台长那里报到,参加方面军组织的电台报务训练班集训。
认识4、500个字,就通过考试了,选送去学习电台业务集训,胡正先觉得自己识字不多,肯定学不好电台报务,但接到了命令,他只有执行的份儿,容不得半点儿推辞和违抗。
电台是什么,电台兵是干什么的?从鄂豫皖西进川陕的路上、红军打仗依靠电台获得重要情报他都听说过,可是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蔡威是谁?他也听说过,在红四方面军穿越平汉铁路时,见过这个人一次壮举,那一天下午,跟随红73师行军的前方电台,在湖北安陆到随县的地段,遭到敌人围攻。胡正先看得很清楚,前面有堵截的敌人封锁住去路,后追的敌人距离电台的机务、报务、警卫人员只有几百米远,敌我双方都进入步枪射程以内,敌人吼叫着,抓活的,抓活的!万分危机之中,蔡威掏出身上的银元撒向敌人,他还大声喊道,身上有钱的人赶紧掏出来,用银元击退敌人。这个办法还真管用,白花花的银元撒在地上,追击的敌人趴在地上捡拾银元,有的人连枪都不要了。
电台人员和保护电台的警卫人员,立即组织突出包围。这时,我看到蔡威掏出一个小本子,撕下一页往嘴里塞一页,吃纸吗?为什么吃纸?当时胡正先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才明白,蔡威已经做好了为苏维埃牺牲的准备,他吃进嘴里的是我军的密码本,这是红军的重要机密,绝不能让他落入敌手。
此时,红73师218团的团长徐深吉接到命令,立即带人解救被围困的电台人员,徐深吉率领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追击和堵截的敌人顿时乱了阵脚,徐深吉和他的部队,成功解救了电台也救了蔡威。
跟着蔡威这样的知识分子学习技术,肯定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红军电台集训班里有了一个毛铁,这之后,我军队伍中有了一个优秀的电台侦听能手。胡正先记得,集训的条件非常艰苦,电键等器材缺乏,就用木块代替,连蜂鸣器都是模拟的,铅笔、纸张没有,就用木棍在地上写字、写数码。越是条件艰苦,越是能激发大家刻苦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几个月后,胡正先从通江县学成归队后,从嘉陵江畔走上长征路,又走向河西走廊、去新疆乌鲁木齐再学习,来到延安参加抗战,在解放东北、华北、武汉、广州和海南岛的历次战役中,我们是看不到他的身影的,因为他的电台侦听工作并不在硝烟四起、枪林弹雨的战场,而是在追风、听风、捕风的隐蔽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