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若莫里哀被称为法兰西的喜剧大师,那拉辛则是当之无愧的悲剧大师如果时代、社会、当权者再多给予一点赞扬和肯定,也许拉辛就不只是满足于遮掩自己的才华,在路易十四宫廷当史官混沌度日了。相信受到了鼓舞和欢迎的拉辛,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世所罕见的佳作,让后世读者有机会通过他的笔触了解到17世纪更加广阔的社会图景和人文风貌。

作者:跟芳芳学文学
若莫里哀被称为法兰西的喜剧大师,那拉辛则是当之无愧的悲剧大师如果时代、社会、当权者再多给予一点赞扬和肯定,也许拉辛就不只是满足于遮掩自己的才华,在路易十四宫廷当史官混沌度日了。相信受到了鼓舞和欢迎的拉辛,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世所罕见的佳作,让后世读者有机会通过他的笔触了解到17世纪更加广阔的社会图景和人文风貌。

图片

让▪拉辛,法国剧作家,与莫里哀、高乃依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前几天,笔者已经与大家一起学习了让▪拉辛的戏剧作品《昂朵马格》、《安德洛玛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费德尔》,从语言铺陈、人物塑造、情节基调等方面来感悟让▪拉辛的悲剧魅力。

但凡伟大的剧作家,其对于生活的体察、对于人性的评判、对于审美风尚的流变、对于阶级分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都有着犀利的洞察和敏锐的思考,让▪拉辛就是这样的一位剧作家。

回顾让▪拉辛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不是养尊处优的贵公子,而是幼失庇护的漂泊者。拉辛出身于一个小官员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几乎没有享受到父母亲子之爱。陪伴拉辛最久的外祖母与教母,十分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收养了拉辛后对其给予悉心照料,这让拉辛有家可归。

拉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很快就表露出在诗歌、戏剧创作方面的才华。2件重要事情的发生,使拉辛这位寂寂无名的年轻人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剧作家。

第一件事,是巴黎王家码头修道院冉森派教士精心培养拉辛,教拉辛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日积月累的言传身教,让拉辛对古代西方文化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第二件事,是莫里哀剧团排演了拉辛最初的剧本《德巴依特》(1664)、《亚历山大》(1665)。

这些剧本的排演,让拉辛明白了戏剧创作、戏剧扮演、剧目衔接等戏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使他获得了舞台剧的创作经验,并自觉在创作阶段规避了许多处理不当的问题,使出于拉辛之手戏剧的可读性、观赏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扎实的戏剧创作知识、丰富的舞台剧观摩经验、多元的戏剧文化视野、耐心的戏剧创作实验……这点点滴滴的努力,造就了拉辛戏剧的超凡出奇与熠熠光彩。作为拉辛的最后一部杰作,《费德尔》标志着拉辛创作手法已炉火纯青,戏剧语言、结构设计、人物塑造、情感渲染已臻于完善。

《费德尔》这部作品,描写了因雅典王后费德尔爱欲膨胀而导致的一系列悲剧。雅典王后费德尔疯狂地爱上了国王的前妻之子希波吕托斯。趁国王岱赛长期征战在外的机会,费德尔向希波吕托斯表白心迹却惨遭拒绝。原来,希波吕托斯早已和公主阿妮丝相爱。

恼羞成怒的费德尔,向凯旋归来的国王诬告,声称希波吕托斯欲行不轨,想侮辱自己。希波吕托斯有口难辩,不愿见国王为自己解释,一心只想带着公主出走。愤怒的国王在严厉斥责之余,祈求海神显灵,惩罚他的儿子希波吕托斯。后来,海神显威,希波吕托斯惨死海上。听此消息,费德尔悔恨交加、寝食难安,亲自向国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自觉无颜面对世人的费德尔,饮鸩腹中,倒地而亡。

造成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的根由,是王后费德尔不合常情、急速膨胀的情欲。身为王后,与国王之子相爱是不符合伦常和法度的。一意孤行、飞蛾扑火的费德尔,显然任由感情肆虐,伤害了所爱之人,自己也走向了无可救赎的不归路。如果她能克制自己的情欲、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舍弃自己的妄想,那一切悲剧就将避免。

拉辛曾借剧中人的口说:“离开这不祥的和渎神的地方吧”,“幸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切都改变了模样”。如此断言,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的无奈和失望。“情欲迷惑人心、杂念使人失智”的社会怪相,也促使拉辛发出一个有良心的创作者恳切地提醒:过度的自我放纵只会导致毁灭,炽热的感情应该经由理性的审视和约束。

值得一提的是,《费德尔》写于法国绝对君主制度鼎盛和逐渐衰落的时代,社会的痼疾已日益暴露出来。对此,拉辛没有像前驱者高乃依那样,一味地去歌颂贤明的君主,美化千疮百孔的社会断层,塑造伟岸高大的英雄人物,安排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而是保持了自己冷静的观察和犀利的态度。

这种犀利的态度,就是对现实保持批判、揭露社会中的阴暗和不堪,让人们正视悲惨的事实,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明白情与理的区别、遵守道德律令的规制、不被流言所蒙蔽、公正对待每个不善辩解的人,正是拉辛透过作品所传递出的殷殷期盼。

以《费德尔》观之,让▪拉辛的悲剧,没有奇崛险峻的情节,也没有五彩斑斓的布景装饰,然而它们不仅使当代的观众所倾倒,更为后世的人们所喜爱。法国象征派诗人保尔▪瓦雷里曾指出《费德尔》的语言“完成了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它似乎对韵律的锁链浑然不觉,相反,它将锁链化为一件饰物,有如给赤裸的思想披上一条织锦。”这样的描述,无疑突出了拉辛生动自然、细腻贴切的剧作语言特点。

从整体来看,《费德尔》一剧主题鲜明、情节紧凑、人物个性十足、矛盾冲突激烈。由“费德尔的情欲引起的惨剧”这一线索,作者凸显了国王、公主、王子等人面对情与理、正义与邪恶、公平与偏见、宽容与惩罚等考验时的反应,借助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展现了法国宫廷中的罪恶和荒诞。

封建时代,艺术家像其他处处仰人鼻息的工匠一样,没有多少地位和尊严。拉辛的最后一部杰作《费德尔》;又受到保守贵族的攻击,以“有伤风化”而停演。由于国王干预事态平息,拉辛则辍笔达12年之久,这不由得让人感到惋惜。如果艺术家不能得到尊重,艺术创作事业不能得到广泛支持与认可,又何谈文化繁荣、思想自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