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从1901年开始,在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法国作家就占据15位之多,比例是最高的。法国作家的名字更是不胜枚举、蜚声海外——罗曼·罗兰、纪德、加缪、克莱齐奥、莫迪亚诺,他们的作品被译为多国版本,亦印证了法国文学于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什么法国文学如此令人瞩目?原因有太多,先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比如“沙龙”这个词,最初源于法语“Salon”的音译,它最早也是出自法国17世纪盛行的沙龙文化。

那时,法国上流社会往往把私人宅邸的客厅变成著名社交场所,往来于此的人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后来,这种形式的聚会被命名为“沙龙”,它在很大程度上促就了无数大师的诞生。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法国早期的沙龙文化

当然,如果把对17世纪法国的观察视角放得再大些,就一定绕不开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不仅影响了法国及欧洲各国,其余音甚至穿透到19世纪初。

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在文学作品上则表现为“反映真实生活,排斥过度情感”、“ 宣扬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借古喻今,通过前人的历史来思考现下的状态”、“悲喜剧不可以混杂,戏剧语言必须保持诗体”。

在王权的支持下,当时优秀的剧作家、画家、建筑师、音乐家都会与宫廷发生联系。某种意义上说,皇宫就是一个偌大的“沙龙会客厅”,也确实催生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酝酿出独特体系,对法国文学影响深远。

在古典主义前期,出现的是众多散文名家,包括拉罗什富科、帕斯卡尔、雷兹红衣主教、塞维涅夫人、博须埃、拉法耶特夫人等,他们各擅胜场、散文形式不一。

比如拉罗什富科的《道德箴言录》,就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贵族在经历曲折磨难后对现实的深刻感悟,对上流社会人们的精神特点做出概括的结晶,这也成为他揭露社会恶习的武器。

《道德箴言录》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著作。

本书问世以后,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一方面许多人感到它痛快淋漓地说出了人们想说的话,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宫廷贵族中的道德腐败和伪善,因而热烈地欢迎它;但另一方面它也受到了不少责难和指控,从书中最后几段箴言中可以看出:“人们反对这些揭露人的内心的箴言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被揭露。”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道德箴言录》

作者:拉罗什福科

当然,在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是最为杰出的成果。悲剧作家皮埃尔·高乃依、让·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等文豪的名字点亮了那个时代。

首先,悲剧在当时被认为是高贵的文学形式,它继承了古希腊的悲剧体系,让观众在看戏过程中得到心理宣泄。

如高乃依的《贺拉斯》,这部作品中的主角是根据罗马历史人物而改编塑造的,罗马的贺拉斯三兄弟与邻国阿勒伯居里亚斯三兄弟,各自为自己的国家征战的,这部作品时代危机感十分强烈,国家责任与亲人感情之间的冲突一下子置于悲剧冲突的核心,高乃依也旨在用艺术来歌颂爱国的责任和义务,提升王国地位和民族威望。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贺拉斯》

作者:皮埃尔·高乃依

莫里哀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名字。他是法兰西喜剧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喜剧艺术的世界级大师。这本《赵少侯译莫里哀戏剧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了莫里哀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戏剧:《恨世者》、《伪君子》、《悭吝人》,同时,堪称经典的21篇莫泊桑短篇小说亦被收录其中。

莫泊桑的天才在于他既叙述生动又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使环境的气氛跃然纸上,几句对话就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描写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小说既有反映现实的思想内容,又是引人入胜的艺术精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赵少侯译莫里哀戏剧莫泊桑短篇小说》

作者:莫里哀/莫泊桑 著 赵少侯 译

让·德·拉封丹,是法国著名的诗人、寓言作家,被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其作品深受路易十四的青睐,在整个世界文学史都占有重要地位。

封丹写的寓言故事多数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预言以及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民间故事,不过他化陈旧为新鲜,讲寓言故事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篇寓言故事短小精湛、生动有趣,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却非常深刻,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这版《拉封丹寓言》被归入“大师插图经典”系列,其中配有英国插画大师比林赫斯特精心绘制的100幅精美版画插图,更美地拓展了这部文学经典的意蕴空间。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拉封丹寓言》

作者:拉封丹

在17世纪的最后十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

这是一部辞藻丰富、变化繁多、技巧圆熟的讽世性散文集,由箴言录式的短章和勾勒某些典型人物肖像的特写两种文体组成,是法国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散文名著。行文风格简练,词汇丰富,句子很短,完全用一种白描手法描写世态人情。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品格论》

作者:拉布吕耶尔

法国文学为什么会如此卓越?17世纪古典主义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如果你错过了今天的书单,或许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法国人隐藏在玩世面具下的严肃与深刻,也无法领略法国文学的美丽,希望我们追随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与文本之间探寻答案。

五本书重返法国17世纪,看王权如何催生文学之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