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作者:日常辑

采访实录:

李月仙:我师父实际上教了我就是一个《观阵》,一个《杀府·走边》一个《舍饭》还教过个《走山》。

王京:《走山》。

李月仙:这是正儿八经我师父一下一下教的。剩下在剧团里面就是看上人家,人家哪一个。我大姐那会儿经常闹病,闹病不能演了就。

王京:您顶上。

李月仙:哦。去叫我那小徒弟演去吧。就那样顶上。平时也看得差不多了。完了以后师父再告一告。所以这样一般剧团的那些戏,过去咱们传统戏,都是这样演会的。所以那个时候就叫亦步亦趋吧。就是人家老师们怎么演,我怎么演。就那个时候自己老有个感觉,老不想跟人家别说是,人家这样地演么,你就不能变个样样。就有那么个想法,你比如说是跟我大姐演这个《芦花》。《芦花》上演的闵子骞,但是闵子骞呢,我就跟人家他们演得不一样。人家他们演吧,就是普普通通,配角的配角吧。唱完就行了。我了就想,这个闵子骞就不应该是这样的。他肯定是在家里,老是看人的眼色。看人家继母的眼色,看人家高兴不高兴。是吧。他是这样在家里生存的。所以他每每遇到这个时候呢,他又觉得说是不能把这个家庭毁了,娃娃小了,十三岁么,闵子骞当时才十三岁。所以这个就能不能把心里面的这种痛苦,有时候也要压抑的爆发爆发。对哇,虽然不愿意,还爆发出来,把这个家庭更闹得吵吵闹闹,不可开交了。但是他也是,虽然小娃娃,也有点儿受气,也是有种压抑感觉。所以我那个唱腔里面我就,有高的有这个压抑的东西,唱出来。哎,观众还挺欢迎。您说一个闵子骞,别人唱闵子骞不可能叫好,但是我唱闵子骞,起码有两个到三个地方能叫了好。这尝试了以后,自己尝试了以后,觉得这也,观众人家喜欢看这个。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王京:就敢于去再去尝试。

李月仙:感觉观众喜欢,你能根据人物的心里面你能唱出来,所以这样观众是喜欢的,所以随后接着就又排《生死牌》。

王京:李老师我还是想,刚才您看说了这么多。小小的看戏。其实虽然您平常可能从小,由于这个家庭的环境,或者说是这个成长的环境,不敢多说话,但是其实您内心是在琢磨事的,包括当时在看老艺人在演这些戏的时候,您当时就有想法,想把当中的一些,您看到的一些,所谓的能改变的,甚至不合理的地方,想自己去变成另外一种唱法,这样可能更符合人物。

李月仙:对。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王京:刚才说到这个《芦花》中的闵子骞,本来这个人物在整个剧当中,他不是一个主要角色,但是您通过您自己的想法,把它改变了唱腔之后,唱法之后,

李月仙:完了人们还印象还挺深的。

王京:还挺深的。但是您刚才说这么多,我的这个思维当中是空洞的,包括看我们节目的人也是空洞的。您能不能就在这儿给我唱两句。当时您改编过的这个闵子骞的唱。

李月仙:当时吧,您好比说,跟现在的词不一样。好比原来是“闵损庭前 用目观,举家人为我作了难”这是小生的。

王京:举家人为我作了难。

李月仙:但是我就是把那一句给它压低了。把第一句提高了。“闵损庭前用目观,举家人为我作了难”一高一低观众给你鼓掌。我当时说,这又不是唱得高亢,这就是观众喜欢你这种进人物的感情。

王京:对。更能表达当时他,人物的心情。

李月仙:嗯,是了。所以这样唱就启发自己,到了后面唱吧就是,后面唱法上,慢慢自己在琢磨。嗓子也不好。就琢磨。

王京:您老说您嗓子不好。其实从我们所谓的外行人听,听着您嗓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李月仙:你听得是现在的。我给自己就是在唱法上,总结了一套我的唱法规律,起码我就是,您比如说是,我要后面想慢了,就是先快。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它是要啥了,要它两个的反差。

王京: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李月仙:对。就是把这个辩证法,就是这样运用,你要后面想慢,你比如说我们唱那个“分明是,做继母你心怀不正,分明是”前面挺快,前面是快夹板,夹板是四二的,一下就转成了慢跺板。跺板是四一的。这样的话两家的反差挺大。“分明是做继母你心怀不正,分明是,对前房怀有歹心”。您看两家的节奏反差就大。这样反差大的结果,观众的反映他是比较强烈的。

王京:他就会始终跟着您的唱腔的感觉,在走在看。

李月仙:它就把您这个观众一下就

王京:能抓住。

李月仙:一下就抓住了。不叫你观众走掉。这就是从这个节奏上的一种,你比如有时候的一个唱腔,我就分析了好多,人们可能,人家嗓子好也用不着分析,我就分析得多。一句唱腔里,它都要有快有慢,它不是一个节奏,就像咱们说话你看,有的就要快,有的它就要慢一点儿。它是根据你的感情发出来的语言,它这也是一种节奏。唱腔同样是,由于人物的感情出来以后,它在唱腔里面它就需要,有快有慢,

王京:有轻有重。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李月仙:你比如说《三关点帅》“八千岁”你看快的。慢了。它从旋律上,就是音的高低上也控制了,它声音也控制了,节奏它也快慢结合了。这样唱出来人们就听见比较好听。你要是“...”

王京:太普通了。

李月仙:就平了。

王京:其实您知道吗,李老师。刚才我听您讲这段儿话,特别有感觉。您刚才讲的是戏曲当中,唱腔当中,您所谓的有快有慢,有轻有重。其实在我们语言当中,这个叫语言技巧,我觉得这个,您总结的这套,也应该是戏曲唱腔上的技巧。我们说,其实唱腔也好,语言也好,没有技巧的表达,一定不是一种高水准的表达,所以我就觉得在您的唱腔,整个您自己的思路上,包括您的研究上,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有技巧的唱腔,这样可以更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跟着您的唱腔去走。

王京:其实在咱们之前的聊天当中,我也能觉得李老师,虽然可能平常话不多,但是您非常用心。据您的这个语言当中说,我唱的每一个戏我都要让观众记住,特别要记住我唱腔当中的哪几句。

李月仙:是了。

王京:这是您给自己的要求。事实上,您也做到了。您看这么多年的舞台生涯,我知道您好多的代表剧目,比如说这个《杀驿》,比如说这个《三关点帅》,再比如说这个《卧虎令》,再比如说这个。

李月仙:《齐王拉马》。

王京:对,《齐王拉马》。就这么多戏,其实人家其他演员也在演,但是好多的观众、包括业内的专家,对您演的这些戏记忆犹新。可能在这些记忆犹新,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您设计过,您在您的唱腔、在表演上,专门地设计过,您在唱的时候心里是有底的。

李月仙:我是一般要拿到剧本吧,咱们这个一般拿到剧本,创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导演是给你能说过度走戏。你到哪个部位,是吧。你这个应该在哪个部位,但是具体你怎么个到了这个部位,到了这个部位是要干啥了,你是什么心理到了这个部位,那是演员的事情。

王京:对。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李月仙:演员的事情。演员那么你就是说,创造角色同样是这样的。唱念做都在你这个创作里面,比如说我要是排这个《三关点帅》,《三关点帅》你看前面打了不少,拿着枪杆子,这个打那个打,打上多多少,它的这个戏的特性是唱。是唱,唱是第一位的。它是唱功戏,不属于是什么身段儿戏,武打戏,不属于,它属于唱功戏。那么唱功戏,你就要把唱,唱好。不能说唱功戏我武打得很好。

王京:那就喧宾夺主了。

李月仙:这个就不对了。那么要唱好,你就要在唱上下功夫。这个导演给你下不了这个功夫。演员自己下功夫。那么你唱这一句的感情,你应该怎么唱,你的节奏怎么处理。一本戏里面哪个地方是重点,哪个地方的重点你应该怎么唱,重点唱段应该怎么发挥,怎么唱,那就是演员,你像我在《三关点帅》吧,很简单的两句夹板,但是我也费了好大的辛苦。很简单的夹板,因为甚很简单,它是过去都唱,咱们过去是“梦儿里与千岁一处争论,为宗保失去我君臣情”这是普通还魂唱法。我们叫还魂唱法,夹板节奏。但是我唱这两句,词儿是变了,但它感情随着也要变,我就唱成啥了,“眼前落下金彩凤”它把六郎这种内心里面,请贤成功的这种喜悦唱出来,“满帐生辉耀眼明”这个从节奏上动了一下,咱们一般唱“耀眼明”,我不这样唱,我就动了它一下,为什么动一下,就是高兴地,心里面沾沾自喜的那一种心情。给观众这样的一种这样的感觉。完了以后就是“暂掩喜悦来相问,穆小姐”换了语气了,前面是自己心里的东西。心里面沾沾自喜,请贤成功,我这个计策好,总算把她请来了。对自己请贤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而下来以后就是问,他假装我不知道你来干啥来了。装的一副元帅的样子,咱们两个是不相识的人。是吧,穆桂英你来我这里干啥来了。“穆小姐来此为何情”你看这儿用了两个地方的动,它动的含义不一样。这样就普普通通,就咱们山西梆子的普通夹板唱法,通过你用这个气息,通过用这个抑扬顿挫的手法,你处理它一下,你就有一个新的感觉。有新意的感觉。所以在这个点帅上,都是传统唱法,基本上新唱法就一两点儿,没有多少。但是都是经过这个节奏处理的。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王京:李老师像当时您,经过这个节奏处理之后,快慢也好,节奏上有变化的时候,乐队能跟得上吗?

李月仙:你看,演员口里有预令了。

王京:嗯,对。

李月仙:咱们说抑扬顿挫也好,山西梆子叫吹鼓法。它有预令,它不是说是,你想动就能动住。对不对。“穆小姐来此为何情”

王京:就是在这个之前。

李月仙:前面有一个不太一样的那个,他就是告乐队了,我这儿要动一下了。

王京:之前就要沟通一下吧,还是说这唱的时候,乐队就能跟着这个感觉走。

李月仙:这个一般要是乐队懂吹动法的人,就不需要沟通。

王京:哦。

李月仙:他就知道你这儿,你好比说,前面的“分明是做继母你心怀”这是预令,告他呀,我动呀,“心怀不真,分明是”前面那个就告了他了,那个就叫预令,打板的学过这个,懂得这个的,他就知道这个演员后面要动了。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

王京:那我觉得您这种唱腔,李老师,不光是观众看着带劲儿,一直抓着观众,乐队也得跟着您这个节奏,一丝都不能放松。

李月仙:对,乐队的我们打板的,张步昌拉胡胡的,要出几身汗,有时候他能把这个弦能拉断。他就要跟上,要快的节奏快的,要慢的有慢的。

王京:完了你们之间交流过没有,是不是乐队的跟着您这种唱法,也特别带劲儿,交流过吗?

李月仙:他觉得,这实际上呀,这是山西梆子的一种催动法。

王京:催动法。

李月仙:催动法就是,换成那个官话就是抑扬顿挫。就是顿挫。就是这个法则,这是一条法则。

王京:法则。

李月仙:就是无论到什么地步,我是要快的了,我录下是什么的,这是要慢过门,这乐队他学的时候应该学这东西。

李月仙采访实录:唱功戏你就把唱弄好,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