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android(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

     基于监听的事件模型分工更明确,事件源、事件监听由两个类分开,因此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

    android的事件处理机制保证基于监听的事件监听器会被优先出发。

    在事件监听的处理模型中,主要涉及三类对象:

    1.event source(事件源):事件发生的场所,通常就是各个组件,例如按钮,窗口,菜单等。

    2.event(事件):事件封装了界面组件上发生的特定事情(通常就是一次用户操作)。如果程序需要获得界面组件上所发生事情的相关信息,一般通过event对象来取得。

    3.event listener(事件监听器):负责监听事件源所发生的事件,并对各种事件做出相应的响应。

android(基于监听)的事件处理

    android为不同的界面组件提供了不同的监听器接口:

    1.view.onclicklistener:单击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2.view.oncreatecontextmenulistener:创建上下文菜单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3.view.onfocuschangelistener:焦点改变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4.view.onkeylistener:按键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5.view.onlongclicklistener:长按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6.view.ontouchlistener:触摸事件的事件监听器必须实现的接口。

    所谓的事件监听器,其实就是实现了特定接口的java类的实例。在程序中实现事件监听器,通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1.内部类形式:将事件监听器类定义成当前的内部类。

    2.外部类形式:将事件监听器类定义成一个外部类。

    3.activity本身作为事件监听器类:让activity本身实现监听器接口,并实现事件处理方法。

    4.匿名内部类形式:使用匿名内部类创建事件监听器对象。

    5.直接绑定标签:为ui组件的android:onclick属性指定事件的监听方法,开发者需要在activity中定义该事件监听方法(该方法必须有一个view类型的形参,该形参代表被单击的ui组件),当用户单击该ui组件时,系统将会激发android:onclick属性所指定的方法。

    1.内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

    使用内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的优势:

    ①使用内部类可以在当前类中复用该监听器类

    ②因为监听器类是外部类的内部类,所以可以自由访问外部类的所有界面组件。

示例:

activity_main.xml   

mainactivity.java

    2.外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

    外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的劣势:

    ①事件监听器通常属于特定的gui界面,定义成外部类不利于提高程序的内聚性。

    ②外部类形式的事件监听器不能自由访问gui界面的类中的组件,变成不够简洁。

    外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的优势:

    如果某个事件监听器确实需要被多个gui界面所共享,而且主要是完成某种业务逻辑的实现,则可以考虑使用外部类的形式来定义事件监听器类。

activity_main.xml 

sendsmslistener.java

在androidmanifest.xml上添加发送短信的权限

 3.activity本身作为事件监听器 

    activity本身作为事件监听器的劣势:

    ①这种形式可能造成程序结构混乱,activity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完成界面初始化工作,但此时还需要包含事件处理器的方法,从而引起混乱。

    ②如果activity界面类需要实现监听器接口,让人感觉比较怪异。

     activity本身作为事件监听器的优势:

    直接在activity类中定义事件处理方法,非常简洁。

    4.匿名内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   

    匿名内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的优势:

    大部分时候,事件处理器都没有什么复用价值(可复用代码通常都被抽象成了业务逻辑方法),因此大部分事件监听器只是临时使用一次,所以使用匿名内部类形式的事件监听器更合适。 

    匿名内部类作为事件监听器类的劣势:

    语法不宜掌握。

activity_main.xml

    5.直接绑定到标签 

    对于很多android界面组件标签而言,它们都支持onclick属性,该属性值就是一个形如xxx(view source)的方法的方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