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作者:抢先影院

阿马里洛,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部的某个城市,建市之初曾贡献了德州88%的牛肉,后来转为工业化城市。(以上信息源自百度百科)

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美国核弹最后装配的唯一中心。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在这里曾有一批年轻人,生长在这个城市,脚踩着核武器工厂,对社会、战争有着自己的理解,将心中的不满付诸于朋克摇滚乐中。

他们身上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唏嘘的真实事件,如今被拍成了电影送到我们眼前。

《炸弹之城》

bomb city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影片的核心事件,是两伙“社会人”的纷争。

这边是一伙朋克青年,理着夸张的发型,穿着带钉的夹克,抽着烟喝大酒,在摇滚乐中纵情声色。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那边是一队高中生,出身富贵家庭,根正苗红,爱好运动。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一家餐厅促成了他们宿命的相遇,高中生小伙飚了几句骚话,对这些奇装异服的年轻人进行了深刻地嘲讽。

初次交锋在互相中指问候、喊若干次f开头的单词以后落下帷幕。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之后朋克青年“根据地”的窗户被高中生打破,上头了的小青年只身一人前去“包围”了一群五大三粗的高中生。

结果被按在地上摩擦。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带伤回去码人,两伙人正式开启了大决战。

暴力冲突过程中,一个愣头青高中生开着他老爸的凯迪拉克,把一个朋克青年活活撞死。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本是证据确凿,却偏偏被律师颠倒黑白。

针对朋克的定义,这群年轻人的行为,利用先入为主的概念,让陪审团认为死去的朋克青年本就该死,是他过去几年不当行为的正常结果。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凶手被判无罪。

影片说,他被杀死了两次,斗殴时一次,法庭上一次。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站在观众的上帝视角来看,小伙子死得实在是冤,仅是替朋友出头就送上了性命。

矛盾最初也是由凶手一方挑起,他们是忍无可忍才选择反击。

他们的朋克精神也远没有律师说的那么不堪。

在他们皮夹克上,你能清楚地看到“反战”二字,虽然并不标准。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概念化的朋克精神,或者说具象化的朋克摇滚,其实只是对社会、暴力表示反抗的一种宣泄途径。

伴随而来的则是令主流人群难以接受的生活态度与方式,这也导致了片中少年的冤死,难免令人唏嘘。

看罢此片后不由得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和片中的律师一样,把屁股紧紧黏在那把叫做“主流”的椅子上,向小众文化的弱势群体毫无遮拦地挥洒偏见,甚至是迫害。

难道被封禁的“社会摇”、“喊麦”选手也是我们的受害者?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经过院长缜密的思考以后,长舒一口气,答案是否定的。

将社会摇、喊麦之流定义为“中式朋克”,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两者或许在非主流程度上有些许类似,却有着根源上的不同。

朋克风的装扮,且说这个发型,就难免让人联想到葬爱家族。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这股葬爱风在数年前,曾经吹遍了全国各地的城乡结合部。

后来兴起的社会摇、喊麦又扛起了非主流的大旗。

一群“精神小伙”,盖头,小t恤,紧腿九分裤是标配。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跟随着很“嗨”的音乐,四肢进行着难以名状的动作,就能收获大批拥趸。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还有一群人,乘着直播的东风,在麦克风前就着很“嗨”的音乐,开始喊麦。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内容的关键词大多是:帝王、成仙、江湖、恩怨、女人、情爱等,不难看出这些词与那些网络玄幻意淫文学有着相当高的重复度。

就这两样看起来不是很“高大上”的东西,却偏偏能风靡一时,其中的佼佼者更是靠它发家致富。

快手的牌牌琦,靠着社会摇,买了块劳力士绿水鬼。

mc天佑,当年翻唱了那个“一人我饮酒醉”,身价也能飚上九位数。

幸运的是,现在他们都凉了,不必纠结一刀切的封禁是否合理,他们的消失无疑是好事。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电影中朋克小青年的作风也许不值得效仿,但朋克精神中的叛逆与热情却是值得肯定的。

有不满就要宣泄出来,有热情才能放声疾呼,年轻就该气盛,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而社会摇、喊麦之流,在他们表面的激情下,却充满了投机与冷漠。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土没关系,嗨也没有错,有问题的是这种文化标榜的精神并不真诚。

镜头前的汗水,不过是为了账面上的流水。

一旦有向主流靠近的机会,就会立刻抛弃自己先前的立场。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我们的脑容量并不小,也并非容不下自己无法接受的文化。

只是社会摇、喊麦的精神内核并不足以作为一种文化的支点,只是一种谋生、谋利的方式。

而它偏偏又会对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这样下来岂有不凉的道理?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年轻人需要叛逆与热情,才能敢于争取和挑战。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也正是老一辈人年轻时,靠着胸中的一团火拼下来的。

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捧着自己的热与光去创造未来,而不是被一些乌烟瘴气的东西蒙蔽双眼。

社会摇、喊麦之流,远远算不上「中式朋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