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香静与辛亥革命

作者:团结报党派e家
何香静与辛亥革命

1909年,廖仲轩在东京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何向京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杰出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重要领导人。1903年,在日本留学后,何向静遇见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成为同盟第二女委员,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一生都在追求进步的民主革命道路上,为同盟的组织和革命的准备作出了突出贡献。

  加入民主革命运动

  1903年1月,廖仲轩赴日本留学。同年4月,何向静跟随廖仲轩来到东京,与丈夫一起生活学习,开始了探索革命道路的新征程。当时,日本东京集中了一大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代表,爱国救助运动如火如荼,何向静抵达日本,深受留学领域浓厚的爱国氛围的感染,经常与廖仲轩一起参加中国学生的爱国活动和集会,积极支持反俄爱国运动, 曾捐出三元支持"军事民族教育协会"从"拒绝俄罗斯意勇队"转变而来。

  1903年7月,孙中山从河内经西贡和暹罗抵达日本横滨。当时,孙中山推动推翻清朝、号召革命的名声早已在国际学生中传播开来,他和妻子对他赞不绝口。在中国学生会会堂的一次国际学生聚会上,何向静和廖中轩首先见到了孙中山先生,被孙中山的演讲所吸引,然后参观了孙先生在东京的住所,石川的一所"房子",并坚持"我们也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意付出很少的努力"。在孙中山离开日本之前,东宝祥静夫妇"认识东方有抱负的学生,组成小组,承担起国家事务的任务",以便他们能够"组织和学习国际学生的手枪,步枪射击和其他初步的军事知识,为未来的武装斗争做准备"。此后,何向静和廖仲轩一起积极参加"革命同盟"活动,对日本留学生开展联络宣传工作,组织少年学生在牛屿区组建志愿者队伍,每天早上秘密聚集到大森练习射击,由黄兴教授枪法进行军事知识。义勇团队中约有20名成员与何香静住在同一间公寓里,何香静每天起床管理家务,照顾厨艺。这对民主革命和中国同盟的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同盟会多么强大"。

  成为革命党的联络站和服务员

1905年,孙中山再次来到日本,"招收同志,结个大团",为组织国际联盟的工作做准备。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了中联筹备会议。孙中山先生鼓吹革命的名声早已引起日本当局的注意,因此在旅馆会见他的同志并找到一个可靠的地方进行活动是不方便的。他认为何香晶夫妇对革命事业充满热情,因此任命李仲石与何香晶协商。8月6日,李忠石来到石川的"贷款人"(在日本租的房子),希望何香静能"找个'贷款人'搬进一个方便的地方,不要把日本人当女工"。为了方便未来的同志聚会,何香精在沈田区找了一个比原房钱多一倍多的"贷方",楼上有七个房,比原来的房子大很多。

  8月7日,李中士拜访何向京后,在公寓里加入盟,成为同盟第二女成员,据孙中山和李仲石介绍。当天,何向静正式办理了加盟手续,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宣读了《驱魔、复国、建国、一般土地权、有始有终,如或俞此,让公众惩罚》的誓言。那天晚上,"兴奋和兴奋地睡了一整夜。廖仲轩在加入盟后,被李忠石和何向京介绍到盟内。

  准备工作完成后,何香静搬进了神田的"贷方",同时在学校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从此,贺建奎在沈田的住所成为革命党员的"通讯站和聚会场所",也是孙中山先生来信的收发地。何香静为孙中山先生接来的信,其中很多都是化名的,如"高烨""中山""怡贤""太阳屋"等,信很多,何香静都收到,交给孙先生。

  孙中山每周在何香的住所召开两到三次会议,讨论和规划各种革命工作。按照日本规定脱鞋,为了防止很多鞋子堆在门上引起日本警方的怀疑,每次开会时,何湘静除了开门、照顾茶水,还要收集鞋子和木塞的门。在聚会上,何香晶需要照顾大家的饭菜,但当时作为一名国际学生,她的钱很少,没有买任何好吃的食物,炸了一些萝卜,卷心菜和豆腐是一天的一餐。孙中山有时和大家一起吃饭,经常准备面包、黄油,煎莲花蛋,然后用牛肉汁做一碗汤。她自己几毫元的牛肉汁瓶都不愿意吃,只有孙先生才会打开瓶子。何香晶的女儿廖萌醒来时回想起,即便是这样的一顿饭,也让何香晶陷入了经济困难,只为向母亲的父母求助。

李忠石、朱德新、胡汉民、黄兴、张太炎等盟员,当时经常来何向京的"贷方"。虽然团是在学生会会堂召开的建国大会,但"孙先生率领的重要同志秘密开会,但大多是在'贷方'。何向静,因为他不会说普通话,不会说语言,只能和广东革命同志中的朋友们交谈。但只要各省革命者来到家中,何香静"像看他家的兄弟一样看他们"。孙中山在日本也和何香晶夫妇走得很近,感情亲近如家人,有时候"用钱,手头没钱"会对何香晶说"给我几十块钱!"虽然经济不景气,但何香晶会毫不犹豫地从留学费用中拿钱来支持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当时提出:"要在全国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通知的模式、军票的模式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人来制定一个模式,把它画出来。因此,在孙中山先生"打理秘密集会和通讯机关"的同时,何香静开始学习美术。1909年4月10日,何香静进入东京家乡的私立女子艺术学校,在日本绘画高等教育部学习,跟随尾管大川雪画,同时也是日本天皇的房间画家赖章的学生,他跟随田中先生学习画狮子和老虎。自清末以来,"睡狮"经常被用来比较未觉醒的中国,而"觉醒睡狮"也成为许多仁慈之人的理想追求。何香泾画雄狮和雄虎,用雄伟的狮子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革命党人民的高昂士气。她画了虎啸图,交给了黄兴先生。叛军使用的一些旗帜和符号是"在孙先生的指导下描绘和缝制的"。

  虽然他和廖仲轩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住所已经搬迁了好几次,但一直是国联的秘密聚会场所和联络机构。何香晶历来热心革命,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为革命服务,做好同盟的琐事,并为革命起义设计旗帜、标志。

  劝说俊珍惜自己的头颅是昂贵的

  1905年11月2日,日本政府文化文化部正式颁布了《清国民公立和私立学校招生条例》,禁止中国学生从事政治活动,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禁止集会和结社,检查信件,压制革命思想。11 月 26 日,日本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公立私立学校被文化文化部下令发布《清国民公立私立学校招生条例》,引起旅留日本学生的轩然。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学生分为妥协的倡导者和坚决抵抗两派的主张。大多数同盟成员,如何向静和廖仲轩,"强烈主张联盟的罢工作为抵抗的标志"。"许多年轻学生在这场斗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接近我们,然后直接参与联盟的组织,"他回忆道。何向静为联盟的组织和活动做出了贡献。

联盟正式成立大约一年后,何俊仁和廖先生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推动他们反对保皇党,与当时的改革派和君主立宪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孙中山还曾有何向静、廖仲轩和朱德新写信给美洲等地的华侨,宣传需要推翻清朝的帝制,赢得了海外华人的同情。何香晶等人只要自由写信往海外,不久就会有海外华人加入同盟并寄钱赞助革命。这期间,虽然何香泾仍然不会说普通话,只能说粤语方言,但语文的隔膜并没有阻止何香晶与革命志士的交流,通过写作的方式,她在日本学生中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参与了革命。其中有联盟的著名女成员邱秋。"在我加入联盟的第二年,有一个国际学生会议,我们在会议上见面,"他说,回忆起与明仁的会面。我在国际学生大会上见过明仁几次,她去过我家两次。在何湘晶眼中,邱秋是一个"只有略显过头、点对点深佩"的优秀革命人物。

  1909年6月,从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后,廖仲轩回到中国,潜入京津地区进行秘密活动。何香静为丈夫回国开展革命活动给予全力支持,临别时还作了一首诗来激励丈夫:"民族仇恨不回心,忍着哭别。劝说俊珍惜自己的头,把名字留在中国历史上",表示希望贺湘静不会害怕丈夫的困难,敢为革命而死。

  1911年初,何向静和廖仲轩"夺得孙中山先生的生命,参加黄花岗岩之战"。同年2月,何香晶没有等到东京家乡私立女子艺术学校的毕业典礼,廖仲轩匆匆带着女儿廖萌醒,儿子廖承志回祖国。虽然何香晶没有亲自参加黄花岗岩起义,而是提前参加了筹备会议和筹备活动。黄花岗岩起义失败后,何香静向72名阵亡烈士表示深切哀悼,但"这次失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相反,鼓起勇气,踏上烈士鲜血之路。不久,武昌起义于10月10日爆发,经过无数不怕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英勇斗争,仁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作者:王一轩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