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光绪《嘉善县志》记载道:“砖瓦出千窑镇,近时洪家滩、清凉庵、界泾港均有。”洪家滩、清凉庵、界泾港即为现时的嘉善县洪溪镇、姚庄镇清凉集镇、丁梅镇界泾村。
好一个“砖瓦出千窑镇”!这说明了自清代光绪年间起,干窑在嘉善全县砖瓦业中的地位。到了清代中期,干窑镇的砖窑业,“渐泾推广至上甸庙、下甸庙、洪家滩、天凝庄、范泾、清凉庵、地甸、界泾等地。”
悠久的生产历史,干窑最兴旺时有窑墩二百多只,因为这里土壤粘性好,加上烧制经验丰富,使干窑生产出久负盛名的各种砖瓦产品。生产的简瓦、片瓦经长期的风霜雨雪也不会风化渗水。生产“京砖”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品牌?成为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砖。明代时,江泾村吕家的"明富"字号京砖和邵家?陆家的"定超"字号京砖,已享盛名,现在上海豫园的“京砖之王”,即为邵家制作的新品?到清代时,干窑所产之砖主要供京?苏?杭官府所用。《武塘野史》载,清顺治七年(1650)“干窑解砖瓦至省筑满洲城”,当时干窑砖瓦即已远销至北方?
民国十年(1921)7月20日《申报》这样写道:"……经客商报装砖瓦前往吴淞者,络绎不绝,每日平均计有三十余辆之多,年值六百万元?"
干窑砖瓦品类之盛,也为少有?据《嘉善县志》载,根据实物查勘,二十三种普通砖当中,干窑产的达十七种,品类高居各窑区之首,而十一种花式砖则清一色全部产自干窑;十八种普通瓦当中,干窑产的达十四种,种类遥遥领先?
干窑“大包子”带动发展了一方经济,繁荣了嘉善城乡,小小的干窑镇因此而闻名全国,成为著名的“窑乡”。
当一地某种生产一旦达到顶峰,往往催生出某种文化?干窑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岁月中,干窑因其窑业形成了江南水乡韵味独特的砖瓦窑业文化,简称“窑文化”。
“窑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广泛。
窑业生产的特有的技艺,如砖窑建筑技艺、瓦当生产技艺、京砖生产技艺都是十分独特的。这些独特的生产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砖瓦生产衍生出了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文化娱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窑文化”实质上是干窑最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包括了窑乡民间文艺、窑业生产技艺、窑工生活习俗。“窑文化”是民间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
本文节选自《窑乡的文化记忆》
来源:嘉善县传媒中心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