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战场逻辑,先下手为强是个普遍成功经验;然而时间放长到国运竞争、文明竞争,先发的优势反而变成劣势。

一万多年以前,在美洲和澳洲都没有可供人类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种地、运输都发展不起来,于是后来美洲和澳洲直接被欧洲人拿下了。不过要知道最早到美洲和澳洲的先民他们可美着呢。

最早来到美洲的是克洛维斯人,他们人丁兴旺,能生善养,迅速占据了南北美洲。从美加边境向南推进到12,800公里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花了不到1000年时间。相对其他文明来讲已经相当快了。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克洛维斯人

考古学家在很多美洲长毛象的骨骼化石里发现了克洛维斯人用的石制的予头,位置正好卡肋骨之间,如果这种情况多次被发现,那就不是凑巧长毛象的遗骨和原住民的石矛混在了一起,而是说明这些大象是被人类猎杀的。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美洲长毛象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美洲长毛象化石

科学家推论这些幸运的克洛维斯人,遇上了从未见过人类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些呆萌的大块头对人类的危险毫无感知,这些动物在初来乍到的猎人眼里就是一大坨既傻且呆,不知躲避的肉。于是三下五除二就把它们解决掉,全部落男女老少都大快朵颐,吃饱喝足以后没事干,就开始造人运动,也不用像在老家那样考虑到食物紧缺得节育,反正吃完了以后,外面还有充足的又呆又傻的大肉肉,再打一头回来就行了。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猎杀长毛象

对于10000年前的猎人们来说,他们移民美洲算是中了大乐透了。然而问题是,大型哺乳动物消失以后,美洲土著就失去了可供驯养的动物,后来美洲土著豢养的家畜就剩下两样:狗和羊驼。这两样东西都不能做驮兽、也没法作为耕作的劳力,所以狩猎民族的先发优势,就转变成了农业发展的障碍,劣势的影响是更长期的。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羊驼

澳洲也一样,今天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除了体重能达到45公斤袋鼠也没有大型哺乳动物。新几内亚曾经有过一群独特的哺乳动物,还种类繁多,有体型大如母牛的巨型袋鼠、还有长得像驼鸟、重达180公斤的巨鸟(恐鸟),还有体重能达一吨的巨晰。但这些巨兽也是在人类到来之后消失了,变成了bbq(户外烧烤)和骨头汤,当然澳洲土著也就没机会驯化大型哺乳动物,在文明的竞赛中落后了。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恐鸟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巨蜥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澳洲大型哺乳动物:袋鼠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bbq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大型哺乳动物没有被人类赶尽杀绝呢?那是因为欧亚大陆的哺乳动物是见证了人类狩猎技巧的逐步升级、狩猎工具的逐步发展,这个过程动物和人类是互相练级、动物也学会了如何躲避人类。而在新大陆动物们比较悲催,当人类出现在它们面前时,它们对人类的能力是毫无知晓的,它们接触到的第一批人类,就是狩猎技巧升到高等级的了,哪怕面对的只是石器和弓箭,对这些巨兽来说也能“秒杀”的。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秒杀

在欧亚大陆,也正是动物们学会了见人就躲,狩猎不容易,才会发展出畜牧,把逮到的动物幼仔圈养起来驯化,作为肉类储备和乳制品提供者,而且还能当坐骑和当宠物跟着打怪:),从而使最早的劣势变成优势。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驯化的牲畜

第二个例子是中国和日本了。在中国,铁器和牛耕普及得更早,一家人协作就能吃饱穿暖。乡村的基本联结纽带是血缘——张家湾、王家村,表示这个地方的居民多数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中国古代农村

日本多山、耕地少,条件比中国差多了,日本乡村不重血缘,日本古代“家”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概念,血缘内涵比中国弱。在日本乡村,亲生儿子没出息被赶出家门,家业由养子来继承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中国就不可想像。中国和日本都是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之上,但是中国的集体至上指的是血缘共同体;而日本的集体至上是指基于生活需要联结起来的生活共同体至上。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日本近代农村

到工业化开始的时候,日本这种社会结构就显出了优势,血缘观念的束缚弱,更有利于劳动力流动。所谓的生活共同体,只要把原来的村落、换成企业就行了。只要新的集体负担起照顾个人的责任,一般人并不介意换一个归属的对象。而在中国就不行,女性不能在亲属以外的人面前抛头露面,不能去非亲非故的人办的工厂里打工,使得纺织工业难以进入大生产模式(工业化在东西方都是从纺织工业开始)。中国更早进入自耕农社会的先发优势,就成了工业化时代的劣势。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十九世纪纺织工厂

第三个例子是在欧洲,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帝国的是西班牙、紧随其后的是葡萄牙。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远远落后于西班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非洲、亚洲都有扩张,它们占有大航海时代的先发优势。西班牙征服美洲之后,在秘鲁的波托西发现了世界储量第一的银矿,大量的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回西班牙。西班牙帝国既拥有世界上最为宽广的贸易线路、又有银矿,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但是与此同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内,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贵族阶层流行的观念是,我们有钱,让英国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去生产,我们去买就好了。美洲源源而来的财富被消耗在兴建教堂、扩张军事、奢侈消费上,工商业得到的投资几乎为零。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两颗牙”开辟新航路

为啥美洲会被殖民,日本反超中国,西班牙盛极而衰?先下手为强?

西班牙辉煌时期的城市

而在16-17世纪这一百年里,荷兰建国,在渔业、航运方面成为后起之秀,英国则是在商业、造船、其他制造业方面都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门类,到18世纪早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西班牙已经沦落成了一个欧洲的二流君主国,它的衰落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她率先发现新大陆、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这些先发优势都成了过眼云烟、梦中追忆的辉煌历史。

说到这,我们都会产生一种宿命论:千万别当潮流的第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真是“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啊。

但在前面几个先发优势变劣势的例子里,共同之处在于,先发优势是有代价的:都是以牺牲多样性为代价的。上帝给你开了一扇门,却同时失去了别的机会。最早到美洲和澳洲的狩猎部落,他们获得了人口迅速增长的优势,代价是又呆又傻的大型哺乳动物都被他们bbq(户外烧烤)了,牺牲了物种的多样性,让他们后来没有可以用来驯化的物种选择了。

在中国领先日本,建成自耕农社会的例子里,中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有先发优势,但是代价是牺牲了社会协作关系的多样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血缘纽带被加强,陌生人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困难了,向工业大生产转型也就困难了。

在西班牙帝国衰落的例子里,从美洲得到意外横财的先发优势,使得贵族和君主们骄奢淫侈,牺牲了发展各个产业门类的多样性,被英国和荷兰赶超。西班牙统治者对财富的本质并没有理解。

从国运和文明竞争的尺度来看,多样性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更多机会的种子,其中某一颗可能就会在气候合适的时候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说先先手未必强啊,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