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作者:北展溜溜球

德云社大师兄的名头就像是斗地主一般,已经在三个人的头上戴过了。这个名头代表的或许不是实力,也不是能力,更不是郭德纲的热爱,当然也不仅仅是个头衔。

《雍正王朝》中有一段,演绎的是太子被废,大阿哥上蹿下跳急于表现的事情,说了这么一句话:“再这样,我可就要利用长兄的特权,家法从事了。”

相声界的大师兄与之相似,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代替师父收徒、清理门户,这是在师父去世之后进行的,更多的是协调师弟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师弟生活上的矛盾之类。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回到德云社的三个大师兄上来,第一个是何云伟,第二个是闫云达,第三个是张云雷。纵观相声界的历史,大师兄多次轮换的这是首例,还有一个:常宝华收徒侯耀华,越过牛群一跃成为大师兄。

闫云达是郭德纲的第一个徒弟,这没有争议,当郭德纲还在天津小剧场努力的时候,闫云达就一个头磕在地上,完成了拜师的仪式。

有孩子拜自己为师,这对郭德纲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留下了一袭长袍,踏上了北上的路程,终在北京创造了自己的天地。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郭德纲成名之后,也尝试寻找过我自己的这个徒弟,但因为拆迁等原因,一直没有寻找到音信。直到闫云达捧着一袭长衫,跪在剧场门外之时,师徒才得以相见。

郭德纲看着眼前已经成人的徒弟,看着他手中做工粗糙的大褂,不禁潸然泪下,遂赐艺名闫云达,达者大也,有大徒弟的意思。

许多人也在指责,闫云达等郭德纲出名之后再来投师,有攀门户的意思,试想:郭德纲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时候,闫云达来了不是添乱吗?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对于这个大徒弟,郭德纲也给予了充分的喜爱,委托刘喆与之搭档,也曾在封箱演出上一同表演《扒马褂》,只是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与其学习的经历有关。

虽然闫云达小时候喜欢这个,也有了门户,但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之后也逐渐别离了相声的舞台,也就使得闫云达找到郭德纲的时候,除了一个师徒之称外,没有任何关乎相声的内容。

没有幼功,没有积累,又很容易的成名,闫云达的实力与名气逐渐的脱轨。而且,长相一般,走饭圈的路行不通。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没办法,闫云达只能用剑走偏锋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种方式就是脏口。这里要提一句,所谓的脏口其实也是包含在相声表演技巧之中的。

天津老演员刘文步就是以脏口著称,依旧受到观众的喜爱,原因何在?就在于坏水说的不仅是脏口,而是内里火爆的传统相声。

没有传统内容的支撑,一味地用脏口寻求关注,注定不是一条长久的路。观众不支持是次要的,更重要的一点,闫云达在师兄弟之间的存在感太低。除去师父,没几个人能和他交心,尊重更是无从谈起。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这也难怪,一帮从小长起来的,怎么会对一个外来的有感情?之后不久,就爆发了闫云达退社的风波,事情的发生并没有多大的波澜,一纸声明结束了这段情感,也别离了相声舞台。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德云社没给出答案,闫云达自己也没作出解释,猜测是与感情有关,这一点没必要浪费过多的笔墨。

可以肯定,并不是为了金钱!退出的几年里,闫云达真正离开了相声舞台,整天分享的是花鸟鱼虫、衣食住行,活脱脱的像是闲云野鹤,倒是快活至极。

德云社大师兄闫云达,退出后如闲云野鹤一般,如今重蹈曹云金覆辙

前不久,闫云达却突然爆出自己办了一家小剧场,将在十月一开业。在公布的演员阵容中,也就闫云达有些知名度,还有听云轩的演员助阵。

剧场的名字也是耐人寻味,曹云金的叫作“听云轩”,闫云达的名为“听海阁”,只是闫云达没有曹云金的实力,最后的结果或许并不明朗。

在他的心里,还放不下相声这个事业,也怀念在相声行业中打拼的时日。少些戾气,多些支持;少些脾气,多些能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