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一般还不会太冷。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和北风。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今年立冬为11月7日。

气象变化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秦岭淮河以北附近地区,冷空气频繁出现,降温成为这个时节的常态。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个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的景象了,尤其是东北黑龙江地区,已经异常寒冷,这里早在立冬到来之前就已经入冬了。而西北地区秋季的红黄景象还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经飘落了。
传统习俗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立冬为什么吃饺子?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立冬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文学意境
立冬是典型的表述气候特征的节气,“立冬”也成了很多诗词歌赋、民间谚语的关键词。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立冬不砍菜,冻了你别怪!”正所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立冬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意味着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冬季的开始。“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代王稚登的这首《立冬》,将初冬的景象乃至气候特征描写得恰如其分。当代诗人左河水也有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起居养生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起居方面,人们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情志方面,要尽量恬淡安静、寡欲少求,多参加娱乐活动,这样可以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运动方面,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
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例如大白菜、萝卜、白薯、土豆、豆腐、木耳等,这些食品中富含的维生素能有效补充人体的需要。 此外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可酌情选择百合、银耳、枸杞、甲鱼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