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眼一睁,他就随意披件白色浴袍,拖着俄罗斯棕熊一般的身躯应付几口披萨。一听到手下电话,他知道得去猪肉铺或脱衣舞酒吧处理厮杀、安排活计。
其余时间,他不是在情妇的床上,就是在街边晒太阳,这就是美剧《黑道家族》中老大托尼·瑟普拉诺的一天。没有了传奇黑帮中优雅的暴力神话,取而代之的是中年男人的油腻欲望。
可这部剧却被无数评论者断定:开辟了黑手党影视剧的全新时代。而它成功的终极秘密或许在于,讲了一个美国老百姓身边的黑帮老大故事,这个故事第一次不在神殿,而在市井。

和《美国往事》、《好家伙》这些经典黑手党电影不同的是,《黑道家族》的主体故事发生在新泽西州北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黑手党家族集中盘踞的纽约。
所以,当我们企图找出剧中男主角托尼的现实原型,究竟是纽约五大黑手党家族中的哪一个老大时,会发现总是难以吻合。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创作者大卫·钱斯最初的拍摄目的。钱斯在创作出“黑道家族”最原始的剧本之后,本打算将其拍成一部心理有问题的黑手党老大,和他母亲之间有情感纠葛的电影,而这一母子关系脱胎于钱斯本人的过往现实,这自然很难让我们找到托尼老大的现实原型。
不过,当钱斯的这一故事被hbo高层通过,原本的剧情片改成了长达13集的电视剧之后,就意味着他得往原本的家庭伦理剧中,勾勒出更多有关黑手党的犯罪和暴力线索。
心理疾病、家庭困扰、黑手党,这三种元素让《黑道家族》既区别于以往的黑手党影视剧,也将家庭伦理剧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剧聚焦于黑手党老大托尼·瑟普拉诺的多个层面。
在个人层面,他长期患有恐慌症,会时不时地莫名晕倒,为了医治此病他只得求助心理医生,而作为黑手党老大,他又必须将此事深埋心底不能为外界知晓,以防影响威严。
在家庭层面,由于托尼的风流韵事层出不穷,他和妻子卡梅拉的关系一直紧张,而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一对子女,他还得隐藏自己黑手党的身份,以免影响孩子成长。除此之外,他还要关心自私冷漠的母亲,以及狡猾阴险的叔叔。在黑手党层面,托尼一边要平衡帮派内各角头的势力,一边要与纽约黑手党斡旋斗争。
由此,《黑道家族》借由托尼这个人物,把黑手党这一神秘莫测的犯罪组织揭露地纤毫毕露。和《教父》、《美国往事》这些极富传奇的史诗巨作相比,本剧反其道而行,它折射的是黑手党成员最日常和私密的一面。
比如他们内心的恐惧,对同性恋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及与家人独特的相处方式。甚至很多严肃的文学评论家都看重本剧的深邃,将其与俄罗斯小说相提并论。
如果说百科全书式的黑手党展现,让《黑道家族》在内容上至今无人超越,那么借助心理学、梦境这些私密空间的形式,来解剖黑帮老大的人物性格,则是它独具一格的标签。
在全剧的6季86集中,出现了大量的梦境和超现实片段,某几集甚至都由托尼的梦境组成,比如第6季的第2集。而这一奇思妙想,得归功于创作者大卫·钱斯。
钱斯在十几岁时就患有抑郁症,高中时他每天都得睡18个小时以上,这种痛苦一直伴随着他的整个人生。
与此同时,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电影对他的艺术创作又有过极深的影响,尤其是那部充满梦境和幻想的《八部半》。
所以钱斯就地取材,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嫁接到托尼身上,让很多难以言说的行为逻辑和动力,以及人物脆弱且敏感的一面用梦境来处理。 第1季第12集,托尼幻想出的意大利美女,折射出他对于性欲和母爱完美结合的渴求;第2季第9集中克里斯托弗的梦境,是为了引出保利内心的恐惧;第2季第13集,托尼吃坏肚子噩梦不断,隐喻他在处决普西之前内心的煎熬;而第6季的第2集和第3集,这整整两集的梦境和之前所有的都不同。
在托尼之前的梦境里,会出现死去的老友、自杀的情妇,当然还有他日常生活中的熟悉面孔。可在这最后的“死亡之梦”中,所有熟悉的人都不见了,连托尼黑手党老大的身份也荡然无存,他只是普通的公司职员,遇到了一次公文包被拿错的乌龙事件。
因此,这次让托尼险些丧命的枪杀,绝不只是为了令托尼和叔叔科罗拉多彻底决裂,更是用梦境揭露托尼潜意识的欲望:摆脱现实中的生活和身份,彻底换个活法。
这种插入各种荒诞梦境,并让托尼从头到尾看心理医生的形式,乍一看让本剧显得“故作高深”,可实际上却是讲述黑手党成员故事最贴切的手法。
对于剧中个个标榜钢铁直男,忍受不了丝毫软弱性格的角头们,他们绝不可能向对方或者家人袒露内心的恐惧或愧疚。
所以,唯有心理治疗才能让托尼把他细腻温情的一面展现出来,也只有在梦境中,他才会诚实地表露那些复杂矛盾的潜意识。
而这种手法,在此前的美剧中几乎不曾出现,大卫·钱斯以《黑道家族》开此先河,后来文斯·吉里根创作的《绝命毒师》便沿用此路数,第3季第10集整整一集都在打苍蝇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红楼梦》里大观园被抄检一章中,探春道出了贾家衰败的秘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个道理放到《黑道家族》中同样适用。
在托尼经营的这个犯罪家族中,他竭尽全力制衡,但随着剧情推进,不管是他那瑟普拉诺的小家,还是黑手党的大家,每个成员都让托尼身心俱疲。
用人物的悲剧性发展和无法阻挡的社会巨变,来窥探黑帮社会的种种幻灭,这是《黑道家族》为何至今令人唏嘘不已的原因。 当我们审视剧中人物的命运时会发现,他们不是被杀死亡就是深陷绝境。妻子卡梅拉从对婚姻失望,到对家庭绝望;儿子成为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女儿即将与暗怀鬼胎的手下之子结婚;曾经的左膀右臂不是背叛就是被杀,剩下的老弱残将只想安度晚年不理江湖之事。
当然,让托尼最寒心的要数侄子克里斯托弗,从沉溺编剧,到吸毒颓废,再到投身电影,这让托尼的期望彻底落空。
除了这些以悲剧收场的人物,黑手党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在第6季中,不管是连锁商场的扩张,还是房地产公司的收购,都令托尼的势力范围不断缩小。
通过这内外两方面的变动,《黑道家族》令来自19世纪意大利移民的“美国梦”一点点幻灭。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幻灭感又是黑手党题材的影视剧必然呈现的主题。《教父》系列中,迈克尔·柯里昂最后抱着女儿尸体的幻灭感;《美国往事》中面条对江湖义气逝去的幻灭感,都无言地向我们宣告:黑手党从无好下场。
而《黑道家族》与此不同,虽然托尼在与纽约黑帮的大战中损兵折将,但是他和家中的妻儿皆毫发无损,影片结尾甚至让一家四口温馨聚餐。
直到最后,它还在用家庭表面的和睦来遮盖早就千疮百孔的心灵。托尼知道自己不可能善终,但他依旧带着一脸无畏且若有所思的慵懒表情,来面对这个无可奈何的世界,纵使万般幻灭仍然负重前行。
这样的结局,虽然黑色却暗藏温情。或许,这就是我们挚爱这部经典美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