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b站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中,说唱歌手piggy小著的作品《一支红笔》打动了很多听众。在被问及收入时,这名19岁男孩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
“我现在的版税收入,每个月大概在20000到30000左右。”
小著年纪轻轻通过音乐过上富裕生活的原因,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略窥一二,在点评环节,评委郎朗指出,小著的音乐切中了市场,与听众打成一片
在比赛现场演唱的《一支红笔》是一首旋律说唱歌曲,而从小著的个人主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最受市场欢迎的作品基本都是这一类型。
环顾世界流行音乐市场,旋律说唱上是近期最火的音乐品类。在最近几周美国公告榜排名靠前的歌曲里,旋律说唱占了一大半份额。很多国内顶流音乐人也在自己这两年的新歌中加入了旋律说唱元素。
图片 图注:邓紫棋旋律说唱单曲《孤独》mv画面
作为说唱领域里相对较新的风格,旋律说唱在初步成型时也曾遇到过阻力。而近些年来,市场和音乐人对旋律说唱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这表明了世界音乐市场正在走向创新与包容,也证明了旋律说唱的巨大市场价值。
一直到90年代初期,rapper们依然普遍排斥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旋律,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早期说唱歌手大多在恶劣、混乱的环境中长大,作品题材也在宣泄痛苦,表达愤怒,这样的内容当然更适合“骂”出来而不是唱出来。
同时,当时的说唱音乐与r&b在争夺同一批听众群,双方互相看不顺眼。1991年,说唱歌手ice cube还在歌曲《the wrong nigga to fuck wit》中怒吼道“f**k r&b!”。所以,就像电影中的咏春拳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而拒绝使用高抬腿一样,说唱先辈们为了与他们所讨厌的r&b形成差异,也一直坚持只说不唱
当然,后来叶师傅告诉我们,高抬腿还是要踢的,不踢怎么“打十个”?而在说唱领域,同样有一群人在打破规则。
nate dogg就是为说唱音乐破旧立新的佼佼者之一,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后,nate dogg与snoop dogg和warren g组成了嘻哈组合“213”,nate dogg凭借他有磁性的声线和高超的创作能力,为说唱歌曲加入了好听抓耳的hook旋律(hook指的是一首歌曲中最能钩人的部分)。此后,nate dogg与多位rapper合作,负责唱作hook。
在nate dogg之后,越来越多的rapper开始将说和唱结合起来。2020年3月,在nate dogg下葬九年之后,加利福尼亚州森林草坪公墓改造了他的墓碑,并且放大了那一行醒目的抬头——“king of hooks”(hook之王)。
进入新千年,说唱与旋律进一步融合,rapper找歌手唱hook成为常规操作。rap和r&b音乐人也不再那么敌视,而是开始相互兼容。曾获得全美音乐奖年度最受欢迎灵魂/r&b男歌手奖的chris brown,就多次与说唱歌手合作,他富有特色的声线曾出现在bow wow、lil mama等人的作品中,这些合作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很受年轻听众的青睐。
按照历史规律,几乎每一项符合市场需求的改进都会招至保守派的批评,旋律说唱也是一样,直到前几年,还有人十分看不惯rapper找歌手为自己唱hook的行为,在很多人眼中,这种合作仍然类似于“相声演员上《乐夏》”或者“岳云鹏与李健同台”,是一种市场噱头大于文化价值的商业联动。
事实上,这个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我个人认为,旋律说唱可以使歌曲在艺术表达上得到极大的提升。nelly等音乐人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在《just a dream》等歌曲里,rap和r&b一张一弛,相互配合,水乳交融,很多rap的段落也有了更加多样的韵律。单有r&b或rap的歌曲,都很难营造出这样的氛围。
2020年6月,格莱美将“最佳饶舌/演唱表演奖”改为“最佳旋律说唱(melodic rap)表演奖”,根据官方解释,这次改名是为了让奖项更好的“代表说唱流派中不断增长的混合表演趋势的包容性”。
这是不是说明,即使是不太被商业逻辑牵引的格莱美,也认可了旋律说唱的艺术水准?而近年来优质的旋律说唱作品,似乎从来都是商业与艺术的集大成者,是全球流行音乐的先锋方向。
旋律说唱音乐人
还有“buff”加身
站在个体职业音乐人角度,旋律说唱这个同时具有市场性、艺术性和先锋性的领域绝对是应该关注、值得投入的,在音乐人普遍收入不高的中国市场,旋律说唱也许就是帮助音乐人兼得理想与面包的一条近路。
从制作角度来看,旋律说唱同样具有许多优势,首先,与流行、摇滚等需要复杂配器、编曲的音乐品类不同,说唱音乐的创作门槛极低,甚至可以花很少的钱在网上买个伴奏,以“先有伴奏,再定词曲”的方式写歌
嘻哈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人在网上发段子说“其他音乐人演出需要拿各种乐器,民谣歌手至少也要背一把木吉他,而rapper想要出道,只需要一个淘宝账号(用来买伴奏)和一个u盘(用来在演出的时候放伴奏)就够了”,这段话似乎想嘲讽说唱音乐的简陋和业余,但正是这份所谓的“简陋和业余”,推翻了阻碍人们进入音乐行业的高墙,让创造力不再受到乐理、唱功、设备的羁绊。
事实证明,没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人,如果有天赋,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买个beat跟着哼哼着写歌,也能出精品。2018年,美国说唱歌手lil nas x花30美金买了一首伴奏,并据此创作出《old town road》,斩获多项大奖,被riaa认证为钻石单曲。
作为商品,说唱音乐也正在展现独特的市场价值,与其他风格相比,说唱在文本创作方面更加自由,不用太多考虑词曲咬合、格式工整等问题,更能准确直接地表达甲方的意图,因此,这几年无论是企业宣传,还是政府部门搞精神文明建设,在需要找人写歌时,说唱音乐都会成为首选。2020年,b站还将第三季度的财报内容写成了rap,向市场汇报。
在官媒人民日报的微博中搜索“说唱”,你会看到一些用潮流方式普及大政方针的案例。
作为传统说唱的2.0版本,旋律说唱仍然保留了“说”得那一部分,“歌词创作空间大题材灵活”的优点没有减损。小著的《一支红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首歌是旋律说唱,但很多动人的歌词依然以verse的方式呈现,并引发弹幕称赞。
在加入副歌之后,旋律说唱与传统说唱相比,在市场上更加讨巧,旋律的存在更符合歌曲的传播规律。音乐人李健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时就曾表示,旋律好听是一首歌获得听众喜爱的基础,当旋律把人们吸引过来之后,歌词部分的“言之有理”才能被发现。
在制作层面,加入旋律之后,说唱音乐的门槛并没有变高,由于旋律说唱的创作者一般只需要写出hook,不需要进行带有“起承转合”的完整旋律创作,跟随已有伴奏进行个人发挥,仍然是可行性较高的创作方案,小著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不喜欢下雨天》,就是基于《honesty》的伴奏写出来的。
此外,由于加入了旋律,所以rap的部分可以只承担文本输出的功能,不一定非要有难度很高的技巧和很有感染力的气场,这也为演唱者减轻了负担,因此,很多甲方在买歌、定制歌曲的时候也更愿意挑选这类作品。门槛依然低,但天花板却高了,融入了旋律的说唱音乐使技术成熟的专业创作人、制作人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无论你是“技术流”、“情感流”还是“文字流”,都能在旋律说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旋律说唱如何“汉化”
现阶段,以及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旋律说唱确实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但这并不等于玩旋律说唱就能火,每一个成功的创作者都会使用一些“独家秘方”,以确保自己既能与市场同频,又具有独特性。下面我们介绍几个案例
这首歌发行时旋律说唱的概念还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但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这首歌是标准的旋律说唱。现如今人们啧啧称道的三连音等编排,在这首歌里也已经十分工整地出现。长期以来,周杰伦总被我们的父辈吐槽“咬字不清”、“说话像念经”,在今天看来,这种“周里周气”的唱法是一种非常精致的编排。周杰伦的歌里有大量说唱和r&b元素,在很多时候需要一种比较灵活丝滑的演绎,而常规的汉语讲究字正腔圆,每个字都有固定的音调,如果将汉语直接用于说唱,很容易显得死板土气,关于这一点,可以对比一下周杰伦版的《双节棍》和潘长江的“字正腔圆版”《双节棍》。
潘长江的改编绝对不能说不好,这毕竟是一出喜剧而非常规的音乐演出。在嘻哈节目爆火以来,除了对嘻哈文化、说唱音乐有大力的推广作用之外,更多的也造成了一批没有方向、盲目学习的“人均rapper”的出现,用着土不土洋不洋的腔调,写着太浅层理解的“作品”。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况,中国的说唱爱好者、愿意用说唱元素创作变现的音乐人们反而更需要接触到更加系统也更加正统的说唱文化教学,避免造成了中文说唱沦为喜剧的没落下场。
这首歌在主题的选择上非常取巧,“manta”是一种叫做“魔鬼鱼”的生物,温和但在危险时刻极具攻击性,刘柏辛利用“manta”的文本表达,使这首歌既具有西方说唱文化中勇于冒险探索的气质,又与中国传统文化里“轻易不惹事儿,惹上事儿不怕事儿”的朴素生存哲学相契合。这种中外文化上的重合点让刘柏辛既可以维持比较西化的说唱表达方式,又能打动中国主流观众。
这是一首加入了说唱元素的r&b情歌,这首歌可以说是一类“中国式”旋律说唱歌曲的排头兵,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关注小我、甜蜜细腻旋律说唱在中国市场中层出不穷,其中很多歌曲的反响都不错。
前言中提到的小著,他最受市场欢迎的作品也基本都是这类歌曲,这些歌通过轻快、温柔的倾诉,将起源于西方的音乐风格与东亚少男独有的腼腆细腻有机结合,仿佛贴着听众的耳朵吹气低语,在歌曲评论区,听众“像被强吻”的称赞也可以证明这类作品有多么撩人心弦。
写在最后
一个人要多有才华,才能真正靠音乐养活自己?
很久以前,欧洲有个音乐人,不想在政府部门上班领工资,愤然辞职做独立音乐家,想靠版税和演出费维生,结果饥寒交迫而死。
这个音乐人叫莫扎特。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音乐人囿于贫困的悲歌至今不曾止息,但情况并非没有好转,在唱片工业时期和互联网时代,很多创作者抓准了市场红利,闷声发财。
自千禧年至今,旋律说唱在国际乐坛火了20年,包容、多元的内核使其具有极高的持续发展能力,许多起初对这一风格不置可否的音乐人和听众也开始接受旋律说唱,无论是从市场价值和艺术空间来看,旋律说唱本身,及其与华语流行歌的融合创新,都值得持续关注。
音乐版权本身现在即将走在大众视野,所以各位想上车的就得抓紧时间了,毕竟,早上车的人才能吃到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