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b站音樂綜藝《我的音樂你聽嗎》中,說唱歌手piggy小著的作品《一支紅筆》打動了很多聽衆。在被問及收入時,這名19歲男孩的回答讓在場所有人大吃一驚:
“我現在的版稅收入,每個月大概在20000到30000左右。”
小著年紀輕輕通過音樂過上富裕生活的原因,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略窺一二,在點評環節,評委郎朗指出,小著的音樂切中了市場,與聽衆打成一片
在比賽現場演唱的《一支紅筆》是一首旋律說唱歌曲,而從小著的個人首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最受市場歡迎的作品基本都是這一類型。
環顧世界流行音樂市場,旋律說唱上是近期最火的音樂品類。在最近幾周美國公告榜排名靠前的歌曲裡,旋律說唱占了一大半份額。很多國内頂流音樂人也在自己這兩年的新歌中加入了旋律說唱元素。
圖檔 圖注:鄧紫棋旋律說唱單曲《孤獨》mv畫面
作為說唱領域裡相對較新的風格,旋律說唱在初步成型時也曾遇到過阻力。而近些年來,市場和音樂人對旋律說唱的态度逐漸發生轉變——這表明了世界音樂市場正在走向創新與包容,也證明了旋律說唱的巨大市場價值。
一直到90年代初期,rapper們依然普遍排斥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旋律,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早期說唱歌手大多在惡劣、混亂的環境中長大,作品題材也在宣洩痛苦,表達憤怒,這樣的内容當然更适合“罵”出來而不是唱出來。
同時,當時的說唱音樂與r&b在争奪同一批聽衆群,雙方互相看不順眼。1991年,說唱歌手ice cube還在歌曲《the wrong nigga to fuck wit》中怒吼道“f**k r&b!”。是以,就像電影中的詠春拳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特性而拒絕使用高擡腿一樣,說唱先輩們為了與他們所讨厭的r&b形成差異,也一直堅持隻說不唱
當然,後來葉師傅告訴我們,高擡腿還是要踢的,不踢怎麼“打十個”?而在說唱領域,同樣有一群人在打破規則。
nate dogg就是為說唱音樂破舊立新的佼佼者之一,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後,nate dogg與snoop dogg和warren g組成了嘻哈組合“213”,nate dogg憑借他有磁性的聲線和高超的創作能力,為說唱歌曲加入了好聽抓耳的hook旋律(hook指的是一首歌曲中最能鈎人的部分)。此後,nate dogg與多位rapper合作,負責唱作hook。
在nate dogg之後,越來越多的rapper開始将說和唱結合起來。2020年3月,在nate dogg下葬九年之後,加利福尼亞州森林草坪公墓改造了他的墓碑,并且放大了那一行醒目的擡頭——“king of hooks”(hook之王)。
進入新千年,說唱與旋律進一步融合,rapper找歌手唱hook成為正常操作。rap和r&b音樂人也不再那麼敵視,而是開始互相相容。曾獲得全美音樂獎年度最受歡迎靈魂/r&b男歌手獎的chris brown,就多次與說唱歌手合作,他富有特色的聲線曾出現在bow wow、lil mama等人的作品中,這些合作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很受年輕聽衆的青睐。
按照曆史規律,幾乎每一項符合市場需求的改進都會招至保守派的批評,旋律說唱也是一樣,直到前幾年,還有人十分看不慣rapper找歌手為自己唱hook的行為,在很多人眼中,這種合作仍然類似于“相聲演員上《樂夏》”或者“嶽雲鵬與李健同台”,是一種市場噱頭大于文化價值的商業關聯。
事實上,這個觀點可能有失偏頗。我個人認為,旋律說唱可以使歌曲在藝術表達上得到極大的提升。nelly等音樂人的出現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在《just a dream》等歌曲裡,rap和r&b一張一弛,互相配合,水乳交融,很多rap的段落也有了更加多樣的韻律。單有r&b或rap的歌曲,都很難營造出這樣的氛圍。
2020年6月,格萊美将“最佳饒舌/演唱表演獎”改為“最佳旋律說唱(melodic rap)表演獎”,根據官方解釋,這次改名是為了讓獎項更好的“代表說唱流派中不斷增長的混合表演趨勢的包容性”。
這是不是說明,即使是不太被商業邏輯牽引的格萊美,也認可了旋律說唱的藝術水準?而近年來優質的旋律說唱作品,似乎從來都是商業與藝術的集大成者,是全球流行音樂的先鋒方向。
旋律說唱音樂人
還有“buff”加身
站在個體職業音樂人角度,旋律說唱這個同時具有市場性、藝術性和先鋒性的領域絕對是應該關注、值得投入的,在音樂人普遍收入不高的中國市場,旋律說唱也許就是幫助音樂人兼得理想與面包的一條近路。
從制作角度來看,旋律說唱同樣具有許多優勢,首先,與流行、搖滾等需要複雜配器、編曲的音樂品類不同,說唱音樂的創作門檻極低,甚至可以花很少的錢在網上買個伴奏,以“先有伴奏,再定詞曲”的方式寫歌
嘻哈在中國剛剛興起的時候,有人在網上發段子說“其他音樂人演出需要拿各種樂器,民謠歌手至少也要背一把木吉他,而rapper想要出道,隻需要一個淘寶賬号(用來買伴奏)和一個u盤(用來在演出的時候放伴奏)就夠了”,這段話似乎想嘲諷說唱音樂的簡陋和業餘,但正是這份所謂的“簡陋和業餘”,推翻了阻礙人們進入音樂行業的高牆,讓創造力不再受到樂理、唱功、裝置的羁絆。
事實證明,沒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人,如果有天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買個beat跟着哼哼着寫歌,也能出精品。2018年,美國說唱歌手lil nas x花30美金買了一首伴奏,并據此創作出《old town road》,斬獲多項大獎,被riaa認證為鑽石單曲。
作為商品,說唱音樂也正在展現獨特的市場價值,與其他風格相比,說唱在文本創作方面更加自由,不用太多考慮詞曲咬合、格式工整等問題,更能準确直接地表達甲方的意圖,是以,這幾年無論是企業宣傳,還是政府部門搞公德心建設,在需要找人寫歌時,說唱音樂都會成為首選。2020年,b站還将第三季度的财報内容寫成了rap,向市場彙報。
在官媒人民日報的微網誌中搜尋“說唱”,你會看到一些用潮流方式普及大政方針的案例。
作為傳統說唱的2.0版本,旋律說唱仍然保留了“說”得那一部分,“歌詞創作空間大題材靈活”的優點沒有減損。小著的《一支紅筆》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首歌是旋律說唱,但很多動人的歌詞依然以verse的方式呈現,并引發彈幕稱贊。
在加入副歌之後,旋律說唱與傳統說唱相比,在市場上更加讨巧,旋律的存在更符合歌曲的傳播規律。音樂人李健在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曆時就曾表示,旋律好聽是一首歌獲得聽衆喜愛的基礎,當旋律把人們吸引過來之後,歌詞部分的“言之有理”才能被發現。
在制作層面,加入旋律之後,說唱音樂的門檻并沒有變高,由于旋律說唱的創作者一般隻需要寫出hook,不需要進行帶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旋律創作,跟随已有伴奏進行個人發揮,仍然是可行性較高的創作方案,小著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不喜歡下雨天》,就是基于《honesty》的伴奏寫出來的。
此外,由于加入了旋律,是以rap的部分可以隻承擔文本輸出的功能,不一定非要有難度很高的技巧和很有感染力的氣場,這也為演唱者減輕了負擔,是以,很多甲方在買歌、定制歌曲的時候也更願意挑選這類作品。門檻依然低,但天花闆卻高了,融入了旋律的說唱音樂使技術成熟的專業創作人、制作人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無論你是“技術流”、“情感流”還是“文字流”,都能在旋律說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旋律說唱如何“漢化”
現階段,以及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裡,旋律說唱确實具有極高的市場價值,但這并不等于玩旋律說唱就能火,每一個成功的創作者都會使用一些“獨家秘方”,以確定自己既能與市場同頻,又具有獨特性。下面我們介紹幾個案例
這首歌發行時旋律說唱的概念還不是那麼廣為人知,但以現在的标準來看,這首歌是标準的旋律說唱。現如今人們啧啧稱道的三連音等編排,在這首歌裡也已經十分工整地出現。長期以來,周傑倫總被我們的父輩吐槽“咬字不清”、“說話像念經”,在今天看來,這種“周裡周氣”的唱法是一種非常精緻的編排。周傑倫的歌裡有大量說唱和r&b元素,在很多時候需要一種比較靈活絲滑的演繹,而正常的漢語講究字正腔圓,每個字都有固定的音調,如果将漢語直接用于說唱,很容易顯得死闆土氣,關于這一點,可以對比一下周傑倫版的《雙節棍》和潘長江的“字正腔圓版”《雙節棍》。
潘長江的改編絕對不能說不好,這畢竟是一出喜劇而非正常的音樂演出。在嘻哈節目爆火以來,除了對嘻哈文化、說唱音樂有大力的推廣作用之外,更多的也造成了一批沒有方向、盲目學習的“人均rapper”的出現,用着土不土洋不洋的腔調,寫着太淺層了解的“作品”。
正是因為這樣的現況,中國的說唱愛好者、願意用說唱元素創作變現的音樂人們反而更需要接觸到更加系統也更加正統的說唱文化教學,避免造成了中文說唱淪為喜劇的沒落下場。
這首歌在主題的選擇上非常取巧,“manta”是一種叫做“魔鬼魚”的生物,溫和但在危險時刻極具攻擊性,劉柏辛利用“manta”的文本表達,使這首歌既具有西方說唱文化中勇于冒險探索的氣質,又與中國傳統文化裡“輕易不惹事兒,惹上事兒不怕事兒”的樸素生存哲學相契合。這種中外文化上的重合點讓劉柏辛既可以維持比較西化的說唱表達方式,又能打動中國主流觀衆。
這是一首加入了說唱元素的r&b情歌,這首歌可以說是一類“中國式”旋律說唱歌曲的排頭兵,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關注小我、甜蜜細膩旋律說唱在中國市場中層出不窮,其中很多歌曲的反響都不錯。
前言中提到的小著,他最受市場歡迎的作品也基本都是這類歌曲,這些歌通過輕快、溫柔的傾訴,将起源于西方的音樂風格與東亞少男獨有的腼腆細膩有機結合,仿佛貼着聽衆的耳朵吹氣低語,在歌曲評論區,聽衆“像被強吻”的稱贊也可以證明這類作品有多麼撩人心弦。
寫在最後
一個人要多有才華,才能真正靠音樂養活自己?
很久以前,歐洲有個音樂人,不想在政府部門上班領工資,憤然辭職做獨立音樂家,想靠版稅和演出費維生,結果饑寒交迫而死。
這個音樂人叫莫紮特。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音樂人囿于貧困的悲歌至今不曾止息,但情況并非沒有好轉,在唱片工業時期和網際網路時代,很多創作者抓準了市場紅利,悶聲發财。
自千禧年至今,旋律說唱在國際樂壇火了20年,包容、多元的核心使其具有極高的持續發展能力,許多起初對這一風格不置可否的音樂人和聽衆也開始接受旋律說唱,無論是從市場價值和藝術空間來看,旋律說唱本身,及其與華語流行歌的融合創新,都值得持續關注。
音樂版權本身現在即将走在大衆視野,是以各位想上車的就得抓緊時間了,畢竟,早上車的人才能吃到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