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网飞又出神作!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一口气刷完【心灵猎人】 ,意犹未尽,期待第二季!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场景的时代感和镜头切换的美感令人惊艳,大段细致入微的对白和抽丝剥茧的细节让人着迷。豆瓣评分9.0的高分已说明一切......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这部10集电视剧取材于约翰·道格拉斯的小说《心理神探》,作者本人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具有传奇色彩的特工、《沉默的羔羊》中的特工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被誉为“现代歇洛克·福尔摩斯”。小说通过缜密的心理分析、惊人的细节,展示了他在办案生涯中遇到的最扑朔迷离、最险象环生、最具有挑战性的大案要案的破案过程。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好的剧本需要配置好的卡司。大卫·芬奇的作品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四年前他用《纸牌屋》助网飞一飞冲天,【七宗罪】、【十二宫】、【消失的爱人】等犯罪悬疑类电影更是他的心头好。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男主乔纳森·格罗夫曾出演过数部音乐剧,在hbo同志题材连续剧《寻》(looking)中饰演帕特里克。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女主安娜·托芙是【危机边缘】的女主。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心灵猎人】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犯罪剧,没有开挂神探和刺激剧情,主角甚至从头到尾没有开过一枪。它将原著案例纪实按照合理的虚构故事线重组,探访线、破案线、人物线交替叙事,结构紧凑、构思严谨、逻辑周密。从原点出发一路狂奔,直到深渊回以凝视。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如果我们不了解疯子是怎么想的,那怎么才能抓住他们?”

【心灵猎人】预告片中的这句台词概括了整部剧的情节:探寻犯罪者内心以获取真相。

上世纪 70 年代,“连环杀手”、“心理测写”等术语都还未被发明,fbi 成立了行为科学部门(bsu),一个提供训练和咨询的内部机构,通过从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案情以辅助犯罪调查。

这个所谓的行为科学部门(bsu),成立之初也仅仅只有三个人——女博士温蒂负责技术支持,坚持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两位 fbi 探员:年轻激进的霍尔顿和谨慎稳妥的比尔,走遍全国审讯连环杀手、从罪犯角度思考问题、指导当地警察破案.....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然而,善泳者溺于水,随着研究深入,霍尔顿、比尔、温蒂等人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最后你才发现,【心灵猎人】绝不只是探讨犯罪心理学那么简单。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在所有暴力犯罪中,连环杀人犯和奸杀犯往往是最不可思议、最令人恐慌和最难以捕获的。而fbi所要做的,是通过跟这些罪犯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成因、作案动机。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艾德·坎伯是个身高超过两米、智商高达145的彪形大汉,他的犯罪事迹让人闻风丧胆:他曾经以捆绑、刀刺、枪击、窒息、奸尸、分尸等手段谋杀了5名女大学生。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坎伯本人

他甚至还谋杀了爷爷奶奶、亲妈在内的多位亲人…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他原本打算跟警察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却因作案手法娴熟、心理素质过硬始终逍遥法外。

独孤求败的坎伯觉得索然无趣,最终在一个电话亭报警投案自首。

要跟这样一个高智商、冷静、残忍的杀人犯面对面的交流谈心,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孤身前往的霍尔顿内心忐忑却强装镇定,谈话一开始就被坎伯带节奏。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看似你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他都让你去选,但你选择后他又会自然而然、毋庸置疑的强迫你接受他的选择结果。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他甚至让从来不吃鸡蛋三明治的霍尔顿喜欢上了这样食物。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为打破僵局,霍尔顿向其学社会学的女朋友求教。女博士教授了他一些交谈的小技巧:从对方的手势、表情、姿势里捕捉线索,试着掌握自己的节奏。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而比尔也告诉他,要从访谈中有所收获,了解案犯的心理和作案规律,就得有和魔鬼虚与委蛇的耐性,但又必须果断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而不至于被犯人的话牵着鼻子走。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第二次的探访,霍尔顿用自己摸索出的技巧让坎伯开始说出自己的童年经历、犯罪动机、心理成因——对于连环杀手来说,杀人动机往往起源于他们自幼被压抑的心理。

巧合的是有一起针对中老年妇女的连环杀人案正在发生,霍尔顿将坎伯的犯罪心理应用在本案中。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他将目标锁定为一个落魄的男人。此人与坎伯类似,都从小遭受母亲的羞辱和责骂,于是愤怒通过杀人宣泄…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随着案件告破,霍尔顿被大家称为当代福尔摩斯!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尝到甜头的霍尔顿如打了鸡血般,一发不可收拾。他与比尔一道,继续对“高跟鞋爱好者”、“卫校杀手”等罪犯进行访谈。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这些宝贵的犯罪成因犹如fbi探员获得的一种新型武器,立即被理论联系实际,用来协助当地警方破案,并借此追缉、逮捕和起诉凶手。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然而,“想了解变态,自己也要有变态的心理…”

对连环杀手的访谈往往是一项不可预料的沉重负担,以致于原作者和他的fbi同事都曾经莫名其妙患上包括心脏病在内各种的疾病,饱受折磨。

在剧中,三人小组的私人生活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特别是霍尔顿,他小到生活习惯,大到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

他与坎伯之间的关系也多少有点诡异。

从霍尔顿的角度来说,他欣赏坎伯的幽默风趣和机智才华,但他又不耻于其罪恶行径,觉得自身与之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而在坎伯来看,他们都是同一类人,只不过站在不同的立场罢了。他把霍尔顿视为朋友,不断的给他写信要求见面,最终以自杀的极端方式得偿所愿。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而事业遭受重创又遭遇失恋分手的霍尔顿来到医院,被艾德一连串“我们是朋友吗?”“你欠我一个解释”“但你想当专家”说得哑口无言...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坎伯最后的一个拥抱,宛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霍尔顿瞬间崩溃...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最善于操控他人的是变态杀手!

正如尼采所言:

“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