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愿望》提到的“关键蝴蝶”到底是什么?
《致命愿望》中一直提到“关键蝴蝶”,认为那多和裘文东可能是“关键蝴蝶”,那么,这个“关键蝴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原著《喂食者协会》的描述,生物学家爱略特在巴西雨林发现了“僵尸蚂蚁菌类”,这些菌类可以通过孢子感染木蚁,接管并控制蚂蚁的躯体,令其寻找适合菌类生长的环境,并最终将其杀死。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生物学家,可能会研究孢子感染的方式,是病毒、变异还是其他。但爱略特是位渴望成为社会学家的杰出生物学家,他考虑的是孢子进入细胞转变了正常运作模式,转而服从入侵的命令,也就是说,再复杂的群体,也可能被极简单的方式彻底改变。而在人类社会,一旦找到这种“开关”,就能让整个社会产生可控的转变。
正如蝴蝶效应,亚马逊的蝴蝶扇动翅膀,产生的微弱气流会影响一层一层的气流,从而导致一场龙卷风的发生。但同一时间有很多蝴蝶同时扇动翅膀,能产生效应的可能就是某一只蝴蝶,而这种蝴蝶,在原著中被称为“关键蝴蝶”。
原著中那多之所以能成为“关键蝴蝶”,是因为喂食者协会经过数千位顶级科学家两百年的奋斗,早已成为庞然大物,控制着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剧中提到的“人际场模型”,只是喂食者协会淘汰的学术研究罢了。
王美芬作为协会一员,发现协会想要在大中华区试验“托盘”(超级计算机,许愿器的服务器)的成果,会对整个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因而向“托盘”许愿“摧毁喂食者协会”,而“托盘”给出的答案是给席磊一个许愿器。
这才有了原著《喂食者协会》的第一幕,席磊换掉舅舅梁逸伪装自杀的水,加上那多“做游戏”时迟疑的心态,间接导致梁逸的死亡。也正是这样,才让那多对许愿器产生了好奇,从而展开一步步追查。
《致命愿望》明显在原著小说基础上做出改编和调整,这样做确实很棒。但剧中对“人际场模型”“关键蝴蝶”的描述很模糊,对“新手观众”来说观感欠佳。
在我看来,原著《喂食者协会》中对“喂食者协会”的设定,很像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中的“隐修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隐藏幕后千年,故事中的真真假假让我一度认为“隐修会”是真实存在的。
从目前看,《致命愿望》对“喂食者协会”庞大而精彩的设定进行了调整,让故事背景缩小,也间接减弱了精彩度。不过新的设定也意味着新的故事走向,但通用背景不会变,希望能够对大家观看《致命愿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