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东的农村来说,冬季是农闲时节,不过,所谓的“闲”,只是相对的。勤劳的农村人还是会找到很多事情来做,比如说用土特产做点“零食”,不少家庭都有自己的拿手技艺。这组图片的主人公是烟台栖霞的一户农民,他们家的拿手手艺是做苹果脯,这一过程完全是手工作业,借助的主要工具就是农村的大锅。

这户人家的主人叫林典臣,家住栖霞桃村镇的荆子埠村。跟大多数栖霞农民一样,林大叔一家也以苹果种植为主。了解苹果行情的朋友应该知道,苹果在到市场卖的时候要根据外观品相分等级。林大叔说,个头小或者外表有磕碰的苹果,不容易卖上高价,自己家吃又吃不了,因此这几年他和妻子寻思着做点果脯,留着过年的时候,给晚辈的小孩吃。做果脯,首先要把苹果削皮去核,然后切成块。图中这个苹果,只能切三块。
切成片的苹果,要放在农村的大锅里,隔着“篦帘”蒸熟,这一步相对比较简单。刚切出来的苹果片一般是白色的,蒸熟之后就变成了金黄色的。这是没有削皮的苹果和煮熟的苹果片的对比。
要让蒸熟的苹果片变成果脯,关键的一步在于脱水烘干。农村没有烘干机,采用的是土方法,放在笼屉上加热。
图为林大叔的妻子正在把蒸熟的苹果片摆放到笼屉里。
摆放好之后就是这种场景,你能看出笼屉里的苹果片是多少斤苹果切成的么?林大叔说是一水桶的苹果,大概30斤左右,最后能出不到2斤的果脯,平均10多斤鲜果才能出1斤果脯。
苹果片放到锅里之后,剩下的就是往锅底添木头烧火了。
栖霞农村大锅烧火用的木头一般是自家果园里的苹果木(老树更新换代),林大叔说,做一锅的果脯,至少需要少这么三篓子的苹果木。
等到苹果片里的水分烘的差不多的时候,拿在炕上晒晒太阳,就算是完工了,咬一口尝尝,不是一般的甜,农民的心灵手巧真是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