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根据9月24日,卫新律师在长宁区政协第六期“宁读”分享会上的发言内容整理而成。
每当高校请我给新入学的同学列推荐书单的时候,《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总会被写上。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他的一系列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思考,快与慢》讲的是:关于两个系统、两种人类存在形式、以及两个自我。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系统1见闻广博,但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是懒惰,经常直接采纳系统1的判断结果。《思考,快与慢》的核心是教大家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决策和选择。今天,我就通过几个真实的事例,来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与感受。
在陌生人中做选择的故事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选举,需要从二位候选人中推选出一位研究会的主任。候选人a,来自一家中型规模的企业,而候选人b来自一家知名大公司。在我第一次看到候选人名单的时候,我的本能反应是选a,因为a的名字跟我女儿的名字一样——这是我的系统1开始起作用了。
随后,两位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演说规定时间是5分钟,而a的用时是15分钟。加上ppt在播放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他全程都很紧张,表达并不顺畅,此时,我内心的天平开始倾向b。事实上也是,b的分享比较轻松流畅、表达自如,而且ppt的内容简洁明了。但是,a的分享中有更多详实的信息,包括他当选后的工作计划表等,但是b没有做,于是有人在提问环节问了b关于工作计划的问题,b的答复是,在当选后会做详细的计划。
以上就是所有的竞选信息。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在这样一个非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上,相关工作成果的优秀与否跟主任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主任一定要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无私的奉献和付出,所以,尽管在演说过程中,系统1一直告诉我b更合适,有更好的表现,但是b对工作计划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b的忙碌,而a显得有更大的热情,已经作出了更多的投入。于是,在调动系统2进行理性思考后,最终我选择了a。
其实系统1和系统2——快思考和慢思考,一直是同步进行的,只是系统2比较懒,它在思考的时候会把系统1中的“过往经验”拿过来直接用,但是可能“过往经验”是错误的,在错误的基础上不论进行怎样的理性思考,得出来的结论总是错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系统1和系统2的交叉思考,将系统2调动起来。
客户挑选律师的故事
在我本人的代表案例中,有一则股东纠纷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当事人被诬告入狱一年,法院当庭宣判无罪释放后他发现,自己创立的公司已经被掏空,他要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争取自己应得的部分。这个案子前后历时近七年,我们最终帮客户赢回了四个亿。
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客户在星瀚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发来的祝贺视频,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当时是如何选律师的。他谈道,他比较了上海的多家知名律所和很多知名的律师团队,但都没有符合他心意的诉讼方案,所以他在继续走访律所的时候与我在走廊偶遇,并与我沟通了案件的情况。后来,我出了一个先输后赢的方案,客户说,他从这个方案中看到了律师的专业能力,能够条理清晰地运用法律并预判每一轮“博弈”的结果;也看到了律师的投入度,客户知道这样复杂的案件一定需要律师有足够的热情与执着。当然,客户也提到,“走廊偶遇”这个因素令他感到与我的结识仿佛“天意”,这是一个系统1的表达,但最终促使他作出正确决策的还是系统2发挥了核心作用。
创办星瀚的故事
今天要分享的最后一个故事,是说说我人生最大的选择和决策之一——开一家律师事务所。
星瀚成立于2010年,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之前在律协ted分享的时候告诉大家,是来源于跟女网友的约定。大学读书的时候,我跟一个读法律的网友聊天,聊到未来的理想,就说要一起开一家律师事务所,所以当我符合创办律所的条件后,就希望能够实现当年的这个约定,这是典型的系统1带来的框架性偏误,但我的系统2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考虑了二个方面:
其一,我有参加创业的经历。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放弃了浦东新区法院的工作,去了一家创业公司,这家公司我去的时候才成立三个月,后面公司由七个人成长为几百人,我是最初的七分之一。我最开始做的是法务,后来,除业务部门外,整个后台运营部门我都管,所以我对创业过程是熟悉的。这一经历可以支持我去开一家律师事务所,这是我理性思考的部分。
其二,我有搭建运营团队的经验。我走出公司进入律师行业后,发现律师行业有个两个很大的痛点,一是专业分工不明确,但在公司里不是这样的,公司会有明确的纵向分工、横向分工。所以星瀚提出“产品化 强运营”的律所战略,产品化是专业维度的分工,强运营是工作职能上的区分,协同合作、提升效率和质量。另一个痛点是人才管理,律师行业中有很多单打独斗,但当我在公司的时候,我的想法是,从年轻人中找一个人可以替代我,我就晋升了。所以,我们星瀚一直就很强调人才战略,我们说“相信年轻人、重用年轻人”。
基于这些部分,虽然创办律师事务所这个决定是基于一个非常感性的框架性偏误,但是在压力之下又不断地去启动系统2的思考,因此,现在回望这一决策,我依然认为它是正确的。
如何启动和应用系统二
前面说的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启动系统2的重要性。我认为《思考,快与慢》的三个核心信息就是:(一)系统1和系统2共同工作的时候,他们彼此是如何配合的;(二)表明当系统1发挥作用,系统2不干活的时候会产生哪些偏误;(三)告诉我们如何调动系统2。
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慢思考似乎变得很难,在这里,我也分享一些经验给大家:
一、体魄健康+适度压力。我认为系统2发挥作用是需要专注力的,当你很疲惫、注意力涣散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调动系统2的。我自己选人或用人的时候,也会倾向身体比较好的人,因为这件事情直接决定着思考的质量。而且,人在放松的环境下非常容易直接调动系统1,所以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要让自己在适度紧张和适度压力的状态下。建议大家,如果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在决策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些压力和紧张感,同时也要保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状态。
二、是对系统2工具化。举个例子,比如在用人的时候,我日常会直接对接十几个人,我对某个人的印象有可能在于某一次他表现非常好,就很容易被这个系统1影响。于是我现在将有关的任务评价和考核方式客观化了,之后在进行人员评估时,我会去看已经记录的评价情况,逼迫自己理性思考。
三、事先推演+集体讨论。当你做一个决策的时候,可以先预估一下,如果最终决策出错,大概率会错在哪里?进行事先推演,这样也会使自己开始系统2的思考。集体讨论同样是一个好方法,能够在大家的讨论中,启动自己的系统2。
四、及时纠错、定期复核。其实不论如何事先准备,都会有错误发生,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不确定的。但是错了一定要改。在做出决策后,过一段时间就要复盘,纠错和复核的工作也是可以让系统2不断发挥作用的。
五、选人的标准:知行合一。经常会有人跟我聊,他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换一种生活方式,但我会发现,他表达了他知道的那些正确的事情,但他最后做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这就是系统1在发挥作用。尤其是律师行业里,我们每天要做各种选择,也要帮客户做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更应该去选择那些想法与做法一致的人。
说了那么多,还是想要告诉大家: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错了、再努力,只会越走越远。最后送上我非常喜欢的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文:卫新
本文为星瀚原创,如需转载请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