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書推薦:《思考,快與慢》——在不确定條件下進行決策的工具書

好書推薦:《思考,快與慢》——在不确定條件下進行決策的工具書

本文根據9月24日,衛新律師在長甯區政協第六期“甯讀”分享會上的發言内容整理而成。

每當高校請我給新入學的同學列推薦書單的時候,《思考,快與慢》這本書總會被寫上。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卡尼曼,他的一系列研究打開了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新局面,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思考,快與慢》講的是:關于兩個系統、兩種人類存在形式、以及兩個自我。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系統1見聞廣博,但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是懶惰,經常直接采納系統1的判斷結果。《思考,快與慢》的核心是教大家在不确定的條件下如何進行決策和選擇。今天,我就通過幾個真實的事例,來和大家分享我的讀書心得與感受。

在陌生人中做選擇的故事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次選舉,需要從二位候選人中推選出一位研究會的主任。候選人a,來自一家中型規模的企業,而候選人b來自一家知名大公司。在我第一次看到候選人名單的時候,我的本能反應是選a,因為a的名字跟我女兒的名字一樣——這是我的系統1開始起作用了。

随後,兩位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說,演說規定時間是5分鐘,而a的用時是15分鐘。加上ppt在播放過程中出現問題,導緻他全程都很緊張,表達并不順暢,此時,我内心的天平開始傾向b。事實上也是,b的分享比較輕松流暢、表達自如,而且ppt的内容簡潔明了。但是,a的分享中有更多詳實的資訊,包括他當選後的工作計劃表等,但是b沒有做,于是有人在提問環節問了b關于工作計劃的問題,b的答複是,在當選後會做詳細的計劃。

以上就是所有的競選資訊。根據我以往的經驗,我知道,在這樣一個非自己本職工作的崗位上,相關工作成果的優秀與否跟主任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有着非常緊密的關系,主任一定要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需要無私的奉獻和付出,是以,盡管在演說過程中,系統1一直告訴我b更合适,有更好的表現,但是b對工作計劃的态度讓我感受到了b的忙碌,而a顯得有更大的熱情,已經作出了更多的投入。于是,在調動系統2進行理性思考後,最終我選擇了a。

其實系統1和系統2——快思考和慢思考,一直是同步進行的,隻是系統2比較懶,它在思考的時候會把系統1中的“過往經驗”拿過來直接用,但是可能“過往經驗”是錯誤的,在錯誤的基礎上不論進行怎樣的理性思考,得出來的結論總是錯的,是以我們要重視系統1和系統2的交叉思考,将系統2調動起來。

客戶挑選律師的故事

在我本人的代表案例中,有一則股東糾紛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當事人被誣告入獄一年,法院當庭宣判無罪釋放後他發現,自己創立的公司已經被掏空,他要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争取自己應得的部分。這個案子前後曆時近七年,我們最終幫客戶赢回了四個億。

剛才大家看到的視訊,是客戶在星瀚成立十周年的時候發來的祝賀視訊,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當時是如何選律師的。他談道,他比較了上海的多家知名律所和很多知名的律師團隊,但都沒有符合他心意的訴訟方案,是以他在繼續走訪律所的時候與我在走廊偶遇,并與我溝通了案件的情況。後來,我出了一個先輸後赢的方案,客戶說,他從這個方案中看到了律師的專業能力,能夠條理清晰地運用法律并預判每一輪“博弈”的結果;也看到了律師的投入度,客戶知道這樣複雜的案件一定需要律師有足夠的熱情與執着。當然,客戶也提到,“走廊偶遇”這個因素令他感到與我的結識仿佛“天意”,這是一個系統1的表達,但最終促使他作出正确決策的還是系統2發揮了核心作用。

創辦星瀚的故事

今天要分享的最後一個故事,是說說我人生最大的選擇和決策之一——開一家律師事務所。

星瀚成立于2010年,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決策是怎麼做出來的,我之前在律協ted分享的時候告訴大家,是來源于跟女網友的約定。大學讀書的時候,我跟一個讀法律的網友聊天,聊到未來的理想,就說要一起開一家律師事務所,是以當我符合創辦律所的條件後,就希望能夠實作當年的這個約定,這是典型的系統1帶來的架構性偏誤,但我的系統2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主要考慮了二個方面:

其一,我有參加創業的經曆。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放棄了浦東新區法院的工作,去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我去的時候才成立三個月,後面公司由七個人成長為幾百人,我是最初的七分之一。我最開始做的是法務,後來,除業務部門外,整個背景營運部門我都管,是以我對創業過程是熟悉的。這一經曆可以支援我去開一家律師事務所,這是我理性思考的部分。

其二,我有搭建營運團隊的經驗。我走出公司進入律師行業後,發現律師行業有個兩個很大的痛點,一是專業分工不明确,但在公司裡不是這樣的,公司會有明确的縱向分工、橫向分工。是以星瀚提出“産品化 強營運”的律所戰略,産品化是專業次元的分工,強營運是工作職能上的區分,協同合作、提升效率和品質。另一個痛點是人才管理,律師行業中有很多單打獨鬥,但當我在公司的時候,我的想法是,從年輕人中找一個人可以替代我,我就晉升了。是以,我們星瀚一直就很強調人才戰略,我們說“相信年輕人、重用年輕人”。

基于這些部分,雖然創辦律師事務所這個決定是基于一個非常感性的架構性偏誤,但是在壓力之下又不斷地去啟動系統2的思考,是以,現在回望這一決策,我依然認為它是正确的。

如何啟動和應用系統二

前面說的這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啟動系統2的重要性。我認為《思考,快與慢》的三個核心資訊就是:(一)系統1和系統2共同工作的時候,他們彼此是如何配合的;(二)表明當系統1發揮作用,系統2不幹活的時候會産生哪些偏誤;(三)告訴我們如何調動系統2。

如今,我們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慢思考似乎變得很難,在這裡,我也分享一些經驗給大家:

一、體魄健康+适度壓力。我認為系統2發揮作用是需要專注力的,當你很疲憊、注意力渙散的時候,是沒有辦法調動系統2的。我自己選人或用人的時候,也會傾向身體比較好的人,因為這件事情直接決定着思考的品質。而且,人在放松的環境下非常容易直接調動系統1,是以人在做決策的時候,要讓自己在适度緊張和适度壓力的狀态下。建議大家,如果知道這件事情很重要,在決策的時候要給自己一些壓力和緊張感,同時也要保持自己有一個健康的狀态。

二、是對系統2工具化。舉個例子,比如在用人的時候,我日常會直接對接十幾個人,我對某個人的印象有可能在于某一次他表現非常好,就很容易被這個系統1影響。于是我現在将有關的任務評價和考核方式客觀化了,之後在進行人員評估時,我會去看已經記錄的評價情況,逼迫自己理性思考。

三、事先推演+集體讨論。當你做一個決策的時候,可以先預估一下,如果最終決策出錯,大機率會錯在哪裡?進行事先推演,這樣也會使自己開始系統2的思考。集體讨論同樣是一個好方法,能夠在大家的讨論中,啟動自己的系統2。

四、及時糾錯、定期複核。其實不論如何事先準備,都會有錯誤發生,因為這個世界就是不确定的。但是錯了一定要改。在做出決策後,過一段時間就要複盤,糾錯和複核的工作也是可以讓系統2不斷發揮作用的。

五、選人的标準:知行合一。經常會有人跟我聊,他可能要離開這個地方,換一種生活方式,但我會發現,他表達了他知道的那些正确的事情,但他最後做的選擇是不一樣的,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就是系統1在發揮作用。尤其是律師行業裡,我們每天要做各種選擇,也要幫客戶做各種大大小小的決策,更應該去選擇那些想法與做法一緻的人。

說了那麼多,還是想要告訴大家: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錯了、再努力,隻會越走越遠。最後送上我非常喜歡的餘秋雨先生的一句話:“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麼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

文:衛新

本文為星瀚原創,如需轉載請先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