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151-230年),享年80岁。钟繇为辅助曹魏创业和建国的重臣之一。三国时期他镇守关中,对曹操统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魏建国以后,又对吏治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影响的书法大家。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合称“钟王”。他处在隶书向楷书的转变时期,对楷书的最后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正书之祖。”他的字古雅自然,茂密幽深,被梁武帝形容为“云鹤游天,群鸿戏海。”钟繇擅三体书,即隶书(铭石书)、楷书(章程书)和行书(行押书、相闻书),“三法皆世人所善”(羊欣语)。他的行书学刘德升而有变化。唐张怀瓘说:“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贺捷表》又名《贺剋捷表》、《戎路表》、《戎辂表》。 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擒杀时所写的报告。书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为钟繇68岁时书,系其晚年最具代表性作品。该表尚未脱离隶书笔意,或谓此种体式即羊欣所说“八分楷法”。
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即日长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憙,喜不自胜。望路载笑,踊跃逸豫。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宜上闻。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