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作者:兵说

作者:放牛娃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34年,按照上级要求,方志敏和刘畴西等率红十军团北上,进入皖南,其目的是掩护红军长征。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红十军团1万余人进入皖南后不久,就遭到敌方的围追堵截,再加上补给不足,部队损失非常大。随后,部队返回皖赣边界,路上又遇到敌人,被打散分为两截。当时,方志敏带领一部分兵力已经冲出了包围圈,但他见大部队没跟上,便决定返回。参谋长粟裕要方志敏先去赣东北,由他们回去接应。但方志敏不放心,下令让粟裕他们先走,随后毅然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最终,方志敏找到了剩下的2000多人队伍,但很快又被敌人的14个团包围,由于红军缺弹少粮,情况万分危急。

方志敏毫无畏惧,带领队伍英勇战斗,最后只剩下了80多人。最终,方志敏和部队走散,身边只剩下贴身警卫员魏灿发。两人躲到一个山洞里,因为身上带的食物已经吃光了,魏灿发对方志敏说,他的姐姐就在怀玉山附近,他悄悄去姐姐家里取一些吃的。方志敏知道,如果没有食物,两人显然无法在山洞里藏多久,便同意让魏灿发去取食物。

没想到,魏灿发还没走到姐姐家,就被到处搜捕的敌人发现。敌人经过审讯和他人指认,得知魏灿发居然是方志敏的贴身警卫,顿时来了劲。敌人认为,魏灿发一定知道方志敏的下落。敌人先是一番拷打,而后又抛出诱饵,承诺只要说出方志敏在哪里,就能享受荣华富贵,奖励女人和银元。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被捕当日照片

魏灿发追随方志敏多年,却扛不住大刑而利诱,最后还是当了叛徒,告诉了敌人方志敏还在山上。敌人得到这一消息,立刻组织大量兵力进行地毯式搜查。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最终在怀玉山陇首村附近,被两个蒋军士兵抓获。

这两个士兵本以为像方志敏这样的“大官”身上,会有很多钱财,可以趁机捞一把油水。却没想到,他们搜遍方志敏的全身,只找到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最后只能失望地把方志敏押走。

蒋氏知道方志敏被捕后,惊喜万分,遂命令江西党部想法设法要劝降方志敏。在狱中,江西党部俞伯庆对方志敏说:“委员长很器重你,一直在寻找你,要委以大任。”

方志敏不屑一顾:“蒋在我眼里,什么都不是!”

俞伯庆:“你们队伍都已经打散了,已经失败了。”

方志敏:“失败是暂时的!”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红十军团主要领导人方志敏(中)、刘畴西(左)、王如痴(右)被俘。他们很清楚,落在敌人手上,绝无生还可能,他们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眼神中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

对方志敏这样真正的革命者,敌人的劝降不起任何作用。敌人原形毕露,采取酷刑来折磨方志敏,企图摧毁其意志,逼迫其投降,但方志敏铁骨铮铮,根本不为所动,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也毫不屈服。

就是在这样极为恶劣和艰苦的环境下,方志敏饱含激情与忠诚,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经典之作。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杀害,年仅36岁。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什么叫“大义凛然”?方志敏英勇就义前的目光,是最好的诠释

方志敏是在南昌市下沙窝(现属南昌东湖区)被秘密杀害的,掩埋烈士遗体的确切位置,无人知晓,其遗骨下落也难以寻找。直到方志敏牺牲22年后的1957年,有一家当地的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开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堆骨骼,骨骼旁赫然有一副脚镣!

这显然与当时被杀害的烈士有关。当地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封锁了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勘查。同时,请当年关押方志敏的南昌看守所所长凌凤梧来辨认。凌凤梧经仔细辨别,确认骨骼旁的脚镣,正是当年戴在方志敏脚上的。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方志敏烈士怀着对可爱中国无限的向往而牺牲。方志敏牺牲14年后,他和战友们为之奉献生命的新中国成立。他脚上戴的脚镣,后来成为辨认其遗骨的一个依据】

如此重大的发现,光凭一个当事人凭记忆辨认,显然还不够。1957年12月,这些骨骼交到了法医研究所化验检测,其间,又请来苏联的医学专家予以帮助。专家们对骨骼的身高、性别等进行了化验和研究分析,最终于1958年5月确定,这正是方志敏烈士的遗骨。

遗憾的是,虽然方志敏烈士的遗骨得到确认,但当时正处于特殊年代,烈士安葬之事一再推延,其遗骨一直保存在公安厅的法医室。特殊年代结束后,安葬之事才启动。1977年8月6日,方志敏遗骨安放在汉白玉特制的棺内,棺上覆盖党旗,人们夹道护送。

方志敏牺牲细节:藏于山洞,被警卫员出卖,牺牲22年后找到遗骨

南昌梅岭,方志敏烈士墓

方志敏的陵墓,修建在南昌梅岭半山腰上。在前往烈士墓的路上,种满了柏树。坟墓前面,种着威严的雪松,如同当年追随他的红军,忠诚地守护着英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