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城秋色无限好

收藏(0)

苏城秋色无限好

标签:苏州,秋天,好玩的

导语:天平山的枫叶入秋经低温霜打后,叶色逐渐由青变黄、转橙、呈红、泛紫,往往一棵树上就五色并存,是名副其实的“五彩枫”。

苏州天平山

天平山的枫叶入秋经低温霜打后,叶色逐渐由青变黄、转橙、呈红、泛紫,往往一棵树上就五色并存,是名副其实的“五彩枫”。有的还会呈现出浅绛、金黄、橘黄、橙黄、橙红等美丽色彩,“似烧非烟火,如花不待春”的感觉油然而生。半山腰的望枫台是最佳观赏处。

苏城秋色无限好

天平山是一处适合旅游休闲的地方,有楼堂廊榭、有历史人文、有碑刻遗迹、有峻奇山石、有五彩红枫……

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近些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长势有强有弱,又受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其叶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一株红。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枫红时节,天平山麓红霞缭绕、丹枫烂漫。

苏城秋色无限好

天平山海拔 201 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境内开辟有:天平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占地近百公顷,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苏城秋色无限好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可以说已经达到苏州园林的顶峰,是所谓的集大成者。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该园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苏城秋色无限好

虽是初秋,荷塘里还是有些残留的荷叶。园林里的竹制花架,上面爬满了紫藤。矮矮的竹篱笆外,是各色菊花。

园里有时会举办刺绣展览,现场布置了展台,表演刺绣,另外,还有名家的绣品展览。

苏城秋色无限好

枫桥

微红的枫树、婀娜的垂柳、颀长的芭蕉掩映下的一泓弯月,就是枫桥。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单孔石拱桥,与江村桥相仿,全长 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跨于京杭大运河至苏城要塞处,旧称封桥,宋朝时改称枫桥,其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桥身石缝间有鲜绿点缀,两面上方的正中均横刻着“枫桥”两个染红大字,两侧则各竖刻着一副短联,一面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另一面是“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石桥、绿树、白墙黛瓦的吴地民居倒映河中,水墨流泻,清幽素淡。唐代杜牧、韦应物,明代唐寅、文徵明、高启等众多诗人,都在枫桥古镇留下了或诵寒山寺或咏枫桥的大量诗作,精彩纷呈。枫桥一隅的一块长条形巨石上就刻着唐寅游枫桥镇古诗一首:“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楼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乌。”

苏城秋色无限好

枫桥不远处的河岸边,鲜花簇拥着一尊唐朝诗人张继的铜卧像,头枕铁铃关,体顺石拱桥,微闭双眼,一副江枫愁眠状。游人竞相与张继铜像合影,他的两只手鲜黄锃亮,想是被人们常年累月抚摩之故。千余年前的那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这儿吗?河水悠悠如镜,我努力想象着那幅营造了空灵旷远意境的优美画面。夜色深沉,秋霜满天,一只返程的客船静静地停泊在姑苏城外运河畔的枫桥边。一轮上弦月悄悄地落下天际,但还是惊动了树上的乌鸦,许是想挽留些许月华,竟自向着月落的地方凄凄啼叫。寓意六六大顺的唐灯早已熄灭,仅有眼前的枫桥和不远处的江村桥边,闪烁着点点灯光,辛劳的渔家还在忙碌着。夜阑人静,几枚枫叶簌簌落下,浮于水面随波而去。客船内微弱的灯光照着满面愁容的落榜人,江枫洲上先前动听的苏州评弹、苍劲的纤夫号子、柔柔的吴侬软语,竟然撩拨不动他那一直纷乱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