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来自尼泊尔的图片,拍摄的是喜马拉雅的极限风光,每年都有诸多探险者,为了看到美景,尽管气候高寒湿冷,仍然执意前行,图为探险队照片(图片来自东方ic)

喜马拉雅山脉 (梵语:hima 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图片来自东方ic)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图片来自东方ic)
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长2450km,宽200~350km。(图片来自东方ic)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 ,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图片来自东方ic)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一个影响空气和水的大循环系统的气候大分界线,对于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气象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位置和令人惊叹的高度,大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图片来自东方ic)
同时迫使(带雨的)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从而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雨雪兼有)和西藏的干燥状况。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在西喜马拉雅的西姆拉(shimla)和马苏里(mussoorie)为2米,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吉岭则达4米。而在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图片来自东方ic)
在诸如印度河谷的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带的斯卡都(skardu)、吉尔吉特(gilgit)和列城(leh),只有0.1~0.2米的降雨量(图片来自东方ic)
在树线以上更高的地方,雪豹、棕熊、赤熊猫(即小熊猫)和西藏牦牛偶能一见(图片来自东方ic)
图为探险队员攀登山峰(图片来自东方ic)
印度犀牛在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丘陵地带曾经大量存在,但是滨临灭绝;麝和喀什米尔鹿也达到了灭绝的程度。喜马拉雅黑熊、云豹、长尾叶猴(一种亚洲长尾猴)和猫,是喜马拉雅山脉森林中其他恒生动物的一部分。喜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尔羊,也可以见到(图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