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這是一組來自尼泊爾的圖檔,拍攝的是喜馬拉雅的極限風光,每年都有諸多探險者,為了看到美景,盡管氣候高寒濕冷,仍然執意前行,圖為探險隊照片(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喜馬拉雅山脈 (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藏語意為“雪的故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又名聖母峰,藏語名:qomolangma) ,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達8844.43米。據最新測定資料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喜馬拉雅山脈作為一個影響空氣和水的大循環系統的氣候大分界線,對于南面的印度次大陸和北面的中亞高地的氣象狀況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由于位置和令人驚歎的高度,大喜馬拉雅山脈在冬季阻擋來自北方的大陸冷空氣流入印度,(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同時迫使(帶雨的)西南季風在穿越山脈向北移動之前捐棄自己的大部水分,進而造成印度一側的巨大降水量(雨雪兼有)和西藏的幹燥狀況。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異,在西喜馬拉雅的西姆拉(shimla)和馬蘇裡(mussoorie)為2米,在東喜馬拉雅的大吉嶺則達4米。而在大喜馬拉雅山脈以北(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在諸如印度河谷的查谟和喀什米爾地帶的斯卡都(skardu)、吉爾吉特(gilgit)和列城(leh),隻有0.1~0.2米的降雨量(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在樹線以上更高的地方,雪豹、棕熊、赤熊貓(即小熊貓)和西藏牦牛偶能一見(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圖為探險隊員攀登山峰(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印度犀牛在整個喜馬拉雅山脈的丘陵地帶曾經大量存在,但是濱臨滅絕;麝和喀什米爾鹿也達到了滅絕的程度。喜馬拉雅黑熊、雲豹、長尾葉猴(一種亞洲長尾猴)和貓,是喜馬拉雅山脈森林中其他恒生動物的一部分。喜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爾羊,也可以見到(圖檔來自東方ic)

實拍喜馬拉雅風光:為什麼高寒濕冷,卻依然吸引那麼多探險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