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裕建立宋起,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所谓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朝,它们均建国在我国南方,首都为建康(今江苏南京)。南朝时代自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起至公元589年陈后主降隋止,共计170年。北朝,包括北魏、北齐、北周和隋灭陈前的一段时间,从公元439年魏太武帝灭北凉起至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历时151年。
让我们随着朝代的更替,看看传国玉玺的艰难旅程。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死,太子刘义符继位,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辅政。但这个皇帝胡作非为,没有皇帝样,两年后被废,接着被杀。辅政大臣们接着迎立武帝第三子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本性宽仁,崇尚节俭,但军事才能没有继承其老爸,十分平庸。他在公元426年杀了专权的徐、傅,并派遣北府名将檀道济灭掉了镇守荆州的谢,此后他大权独揽,任用王华、王昙首等人轻徭薄赋,澄清吏治,因此国内安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宋文帝在位30年,他开创了南朝初期的盛世,历时上把这段时间称为“元嘉之治”。
自公元453年宋文帝被他的两个儿子刘劭、刘濬杀死后,宋经历了长期的内乱,兄杀弟、弟灭兄、叔杀侄,侄弑叔等等事件层出不穷。自文帝之后宋依次有刘劭、刘骏(孝武帝)刘子业(前废帝)、刘彧(明帝)、刘昱(后废帝)、刘准(顺帝)当皇帝。宋国国内也是战事频繁,民不聊生。
宋总共出了9个皇帝,不得善终的就有6个。宋武帝刘裕总共9个儿子,40多个孙子,70多个曾孙,死于非命的达到了85个左右。占比近75%左右。宋的皇室之所以出现这种人伦惨剧,主要与家教缺失有关,武帝文帝都不善于教导家庭子女,导致后世昏君迭出、宗室之间相互猜忌杀戮。所以大至皇室家族,小到普通民众,家庭教育很重要,必须做好子女的教育,否则,容易乱啊。切记!切记!!
公元479年4月,独揽朝政的齐王萧道成逼迫宋顺帝刘准禅位,在建康南郊登基称帝。至此,宋朝灭亡,齐朝建立,史称南齐,史称萧道成为齐高帝,传国玉玺归于齐。
萧道成用刘裕对付司马氏的方法对付刘氏,将刘氏宗室王侯灭族,同时革除刘宋的暴政,提倡节俭,还要求后世子孙不得自相残杀。因此,萧齐时代的前十几年,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得以休息,南方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公元482年,在位仅四年的齐高帝死,他儿子萧赜继位,是为齐武帝,他在位十一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史称“永明之治”。
历经几代传承,齐的政事越来越荒淫废乱。公元502年,掌握朝政的梁王萧衍废掉齐和帝萧宝融,自己称帝,是为梁武帝,齐亡,传国玉玺归于梁。
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四十八年,其文治武功为后世津津乐道,他的笃信佛教也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向大家分享有关他的几个故事。

梁武帝萧衍像
一、勤勉政事
萧衍称帝后,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二、带动文学发展
萧衍喜欢读书,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大臣们也都向他看齐,甚至连赳赳武夫也能做出几句好诗。公元507年,梁将曹景宗和韦睿在钟离之战大败魏军班师回朝后,萧衍设宴庆功。宴饮中,君臣连句赋诗,由于曹景宗不善作诗,负责安排诗韵的尚书左仆射沈约便没有分给他诗韵。曹景宗深感不平,坚决要求步韵赋诗。萧衍安慰他说:“将军是一位出众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诗呢!”当时曹景宗已经有一些醉意,再三请求作诗。萧衍不愿再扫他的兴,便命沈约分给他诗韵。这时诗韵只剩下“竞”、“病”二字,按韵赋诗很困难。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会儿,便提笔赋出一首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写得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凯旋庆功的实际。此诗一出,语惊四座,文人们自叹弗如,连萧衍也感叹不已,特命史官记入国史。
三、面见禅宗初祖达摩
二人见面后,对话如下。
萧衍:我一生当中修了很多的寺庙,剃度了很多的僧人,抄写了很多的经书,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达摩:没有功德。
萧衍: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达摩:这只是一些小的修因果的做法,是求福报的做法,这些做法会得到如影随形的福报,但是并不是实际上的功德。
萧衍: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呢?
达摩:真正的功德是来自于内修,不是从外界可以求得的,只能是从自己内在的修持才能够得来。
萧衍:那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圣贤。
萧衍很生气:在我面前的这个人是谁?
达摩:我也不认识。
由他们的对话可知,梁武帝萧衍虽然笃信佛道,但终究是根基甚浅,不能领会佛法真谛。
四、舍身出家,让全国人民吃素
公元527年三月八日,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萧衍还援引《楞伽经》《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食肉者断大慈种”之说,主张全面素食。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后来,老百姓受不了,怨声载道,萧衍没办法,只好废除了这项规定,但要求和尚们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了吃素的传统。
五、面见侯景
侯景本是东魏大将,于公元547年投降梁,后叛乱成功,攻下台城,他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萧衍见到侯景,非常镇定: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竟害怕得汗流满面,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千人。萧衍又问:攻城时多少?答:十万。又问:现在呢?再答: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
公元549年6月12日,被侯景软禁的梁武帝萧衍因饥渴而死,享年86岁。其子萧纲继位,是为简文帝,但朝政大权掌握在侯景手中,简文帝只是个傀儡而已。
预知后事如何,请期待下篇,谢谢亲们的阅读欣赏,欢迎指教,不胜感激!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