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话台风救援者皮划艇冠军许亚萍:一度被男同伴怀疑“不会开艇”

近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浙江台州临海市受淹严重,全城内涝。8月10日晚8时,临海部分地区平均水位已达1.5米,不少老城区平房被淹。在众多民间、官方救援人员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前世界皮划艇冠军许亚萍带领一支5人救援小队,自发赶到临海参加救助工作,成功救助了20多位受灾群众。

许亚萍是国家队前皮划艇运动员,2005年她斩获十运会女子皮划艇项目冠军,还多次获得世界级奖项。目前,她在浙江大学公共体育和艺术部任教。8月12日凌晨,她在个人微博上感叹道,“我一个怕电怕到开关插头都不太敢插,连蛇、蚯蚓、黄鳝都不敢看这样一个人,竟然和小伙伴们顺利地参与了水上救援工作。”

8月13日,南都记者连线许亚萍,对她这场临时组队的救援活动进行回顾。谈起这场救援,许亚萍说:“比赛,这次拿不到冠军,下次再来。救援只有一次,必须拼尽全力。”

对话台风救援者皮划艇冠军许亚萍:一度被男同伴怀疑“不会开艇”

南都:救援小队有几个人?

许亚萍:救援小队是临时组建的,除了我之外,还有3位退役军人和1名医生,我们之前都是互相不认识。8月10号,看到新闻说临海市受灾严重。在几个民间救援群里,我们5个联系到对方,然后决定临时组队去临海救援。我们都是自费去的,那位医生队员还不会游泳。大家都是因为关心灾情聚在一起,想尽力做些什么。

其实,我自己也是偷偷去的。10号晚上出发时,我先生还在家里睡觉。最开始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我也让记者匿名处理。不过,我先生是知道我脾气的,后来他知道这件事后也没有怪我。

南都:救援设备是自己带的吗?

许亚萍:原本像皮划艇、桨这些设备是要自带的。而且,我这里还有很多救生衣、划船装备等等。但是,因为要临时协调车子运输,在当时这是来不及的。好在后来看新闻说,冲锋舟、皮划艇这些工具都在陆续朝临海增援,只是缺少懂操作、会驾驶的人。所以10号晚上,我们就带着一些很简单的临时装备去了。当时我想的就是,自己先过去,能帮多少人就帮多少人,到那边之后再说。

南都:救援情况如何?大概持续了多长时间?

许亚萍:我们8月10号晚上9点从杭州出发,大概11日凌晨1点到达临海,然后就开始救人。当时现场各方救援人员很多,我们的想法就是,找到什么活就干什么。而且,救援的时候,我们5人小队也是会重新组合的,我的队员也可能被分配去干别的事情。五个人并不是始终在一起的。

11号下午的时候,临海城内的水位已经差不多退了,也不需要我们这么多人了。而且,当时的交通拥堵,更多人逗留的话,可能导致后续的一些工作很难做。所以,当天下午2点多我们小队就从临海撤离了。

南都:救援过程中辛苦吗?

许亚萍:因为我们小队自己没带艇,所以经常和别的救援队合作。这些艇都是各个组织、各个救援队的,他们自己也要用。救援工作是比较累的,有很多救援人员脸色很差,熬夜熬得嘴唇都发紫。我就说,想跟他们换一下岗,但他们看我是个女的,可能也不太放心,不相信我会开。然后跟我一队的那位医生讲了我的身份,他们才知道我能做这些事。

在救援现场确实没看到什么女性,几乎都是男性。所以,更别说让女性去做一些很难的事情。而且,现场情况很复杂,开艇也需要经验。比如水流有深有浅,浅的地方冲锋舟开不过去。深的地方,也有遇到门板、塑料袋等杂物,打在或缠在挂机上,没办法往前走。这种时候,我们就下艇,在水里泡着,自己推着往前走。救援过程中,我确实也没有开上艇,我做了其他的一些工作。

对话台风救援者皮划艇冠军许亚萍:一度被男同伴怀疑“不会开艇”

南都:救援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许亚萍:我们小队没遇到什么特殊的危险,但危险是一直都有的。一方面是水流很急,另外,水也非常脏。城市里面你能想象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可能漂浮在水面上。整个救援过程中,我也没受到特别的伤,只是脚上被划了几道小伤口。另外,就是长时间泡在水里面之后,身上有点过敏,痒。其他的都还好。

南都:你微博上说很害怕电,也怕蛇、黄鳝这些小动物。洪水中有没有碰到这些让您“头疼”的问题?

许亚萍:我觉得我比较幸运,没受到这些伤害。而且很多人问我这个。我既然怕怎么还去。其实我作为运动员,当年教练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越怕什么就越要上”,这是突破自我的最好方式。所以,怕是我作为自然人的本心,不怕是我一个体育人的本能。

南都:您曾经拿过世界皮划艇冠军,实际救援和比赛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许亚萍:比赛,这次拿不到冠军,下次再来。救援只有一次,必须拼尽全力。救援和比赛,相同之处在于,为了明确的目标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体力,不同之处在于,比赛只有一个冠军,但救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采写:南都记者 毛淑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