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台風“利奇馬”影響,浙江台州臨海市受淹嚴重,全城内澇。8月10日晚8時,臨海部分地區平均水位已達1.5米,不少老城區平房被淹。在衆多民間、官方救援人員中,有一個特殊的身影。前世界皮劃艇冠軍許亞萍帶領一支5人救援小隊,自發趕到臨海參加救助工作,成功救助了20多位受災群衆。
許亞萍是國家隊前皮劃艇運動員,2005年她斬獲十運會女子皮劃艇項目冠軍,還多次獲得世界級獎項。目前,她在浙江大學公共體育和藝術部任教。8月12日淩晨,她在個人微網誌上感歎道,“我一個怕電怕到開關插頭都不太敢插,連蛇、蚯蚓、黃鳝都不敢看這樣一個人,竟然和小夥伴們順利地參與了水上救援工作。”
8月13日,南都記者連線許亞萍,對她這場臨時組隊的救援活動進行回顧。談起這場救援,許亞萍說:“比賽,這次拿不到冠軍,下次再來。救援隻有一次,必須拼盡全力。”
南都:救援小隊有幾個人?
許亞萍:救援小隊是臨時組建的,除了我之外,還有3位退役軍人和1名醫生,我們之前都是互相不認識。8月10号,看到新聞說臨海市受災嚴重。在幾個民間救援群裡,我們5個聯系到對方,然後決定臨時組隊去臨海救援。我們都是自費去的,那位醫生隊員還不會遊泳。大家都是因為關心災情聚在一起,想盡力做些什麼。
其實,我自己也是偷偷去的。10号晚上出發時,我先生還在家裡睡覺。最開始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我也讓記者匿名處理。不過,我先生是知道我脾氣的,後來他知道這件事後也沒有怪我。
南都:救援裝置是自己帶的嗎?
許亞萍:原本像皮劃艇、槳這些裝置是要自帶的。而且,我這裡還有很多救生衣、劃船裝備等等。但是,因為要臨時協調車子運輸,在當時這是來不及的。好在後來看新聞說,沖鋒舟、皮劃艇這些工具都在陸續朝臨海增援,隻是缺少懂操作、會駕駛的人。是以10号晚上,我們就帶着一些很簡單的臨時裝備去了。當時我想的就是,自己先過去,能幫多少人就幫多少人,到那邊之後再說。
南都:救援情況如何?大概持續了多長時間?
許亞萍:我們8月10号晚上9點從杭州出發,大概11日淩晨1點到達臨海,然後就開始救人。當時現場各方救援人員很多,我們的想法就是,找到什麼活就幹什麼。而且,救援的時候,我們5人小隊也是會重新組合的,我的隊員也可能被配置設定去幹别的事情。五個人并不是始終在一起的。
11号下午的時候,臨海城内的水位已經差不多退了,也不需要我們這麼多人了。而且,當時的交通擁堵,更多人逗留的話,可能導緻後續的一些工作很難做。是以,當天下午2點多我們小隊就從臨海撤離了。
南都:救援過程中辛苦嗎?
許亞萍:因為我們小隊自己沒帶艇,是以經常和别的救援隊合作。這些艇都是各個組織、各個救援隊的,他們自己也要用。救援工作是比較累的,有很多救援人員臉色很差,熬夜熬得嘴唇都發紫。我就說,想跟他們換一下崗,但他們看我是個女的,可能也不太放心,不相信我會開。然後跟我一隊的那位醫生講了我的身份,他們才知道我能做這些事。
在救援現場确實沒看到什麼女性,幾乎都是男性。是以,更别說讓女性去做一些很難的事情。而且,現場情況很複雜,開艇也需要經驗。比如水流有深有淺,淺的地方沖鋒舟開不過去。深的地方,也有遇到門闆、塑膠袋等雜物,打在或纏在挂機上,沒辦法往前走。這種時候,我們就下艇,在水裡泡着,自己推着往前走。救援過程中,我确實也沒有開上艇,我做了其他的一些工作。
南都:救援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什麼危險?
許亞萍:我們小隊沒遇到什麼特殊的危險,但危險是一直都有的。一方面是水流很急,另外,水也非常髒。城市裡面你能想象到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可能漂浮在水面上。整個救援過程中,我也沒受到特别的傷,隻是腳上被劃了幾道小傷口。另外,就是長時間泡在水裡面之後,身上有點過敏,癢。其他的都還好。
南都:你微網誌上說很害怕電,也怕蛇、黃鳝這些小動物。洪水中有沒有碰到這些讓您“頭疼”的問題?
許亞萍:我覺得我比較幸運,沒受到這些傷害。而且很多人問我這個。我既然怕怎麼還去。其實我作為運動員,當年教練跟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越怕什麼就越要上”,這是突破自我的最好方式。是以,怕是我作為自然人的本心,不怕是我一個體育人的本能。
南都:您曾經拿過世界皮劃艇冠軍,實際救援和比賽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許亞萍:比賽,這次拿不到冠軍,下次再來。救援隻有一次,必須拼盡全力。救援和比賽,相同之處在于,為了明确的目标都要付出相當大的體力,不同之處在于,比賽隻有一個冠軍,但救援,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冠軍。
采寫:南都記者 毛淑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