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桑顿:中美关系如何关系"破冰",重建互信?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李斌)约翰·桑顿:中美关系如何关系"破冰",重建互信?
中国通讯社记者 曾伟 王恩波
近年来,中美双边关系风起落落。中美未来如何打破僵局,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中国通讯社邀请全球智库(CCG)主席王辉耀与布鲁金斯学会名誉院长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进行对话。
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是美国知名投资者,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以及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名誉主席。桑顿被认为是"中国通行证",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以桑顿的名字命名。从高盛退休后,他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2008年,桑顿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信息图:约翰·桑顿。
对话实录摘要如下:
王辉耀:你谈到了中美之间缺乏信任和重建互信的问题。现在拜登政府已经上台半年多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约翰·桑顿:美中关系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般而言,我对拐点、脱钩或冷战等一般性说法持怀疑态度。这些陈述大多是情绪化的、挑衅性的、无益的和错误的。我认为我们最好着眼于长远,看看动态趋势。
如果富裕国家陷入争议甚至相互争斗,而其余大多数国家仍然陷入贫困、营养不良和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世界会变得更好吗?还是强国共同努力,带领世界走向更安全、更繁荣、更和谐的地方更好?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气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正在追随美中关系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可以被称为周恩来-基辛格模式,或近年来的刘鹤-莱希泽模式。有效的模式是让美国和中国领导人各自任命一位经验丰富且高度信任的高级人物,他们共同努力建立信任并解决问题。
美国和中国领导人都公开表示,无论其他问题如何,他们都将在气候问题上共同努力。气候方面的成功将再次证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引领世界走向更安全、更健康、更和谐的环境。这对两国和世界都有好处。
2018年,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前,哈德逊河上空燃放烟花,庆祝中国狗年。
王辉耀:有学者认为,拜登在G7峰会上提出的"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可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的投资计划相一致。中国、德国和法国领导人举行了视频会议,并就中国与欧盟在非洲的合作进行了讨论。你觉得怎么样?
约翰·桑顿:在美国,有人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中国的地缘战略计划,但事实并非如此。富裕国家应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参与"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倡议,并努力为世界其他地区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以便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世界。
这些举措很难实施。但是,如果世界能够团结起来,以有利于各国的有效方式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这对人类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因此,显然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文件照片:中美关系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文化交流中心揭牌亮相。摄影:李伟
王辉耀:现在中美两国正面临着国家间人员流动的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您如何看待这些领域的跨境交流,如人文交流、商务、旅游、智库等,如何真正促进双方在这些领域的交流?
约翰·桑顿:美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是非常必要的。我希望年轻人成为双边关系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大约有4亿"千禧一代",考虑到他们是如何成长的,他们如何看待未来,以及中国领导层如何应对这一群体的需求。美国也是如此。这些团体之间的联系绝对是美中关系发展的核心。
青年人之间的联系是深刻和广泛的,包括许多层次,如国家间、大学间、非政府组织、个人等。这可能是避免高层次误判的最佳保险措施。我认为,在某些方面,人民的智慧或常识可以作为突破,反对精英们一些不明智的决定。
信息图:中美青年篮球友谊赛。中国通讯社记者 陈伟
王辉耀:今年是基辛格访华50周年。基辛格曾表示,今天的美中关系比1971年更加重要。双方是否有可能在50年内以某种方式再次"打破僵局"?您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关系?
约翰·桑顿:说到竞争与合作,我能理解国家之间的这两种想法,但我无法理解对抗。对抗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甚至不应该考虑这个概念。
一个国家应该花时间互相争论或战斗,还是试图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我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越早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越应该要求决策者做这个共同的发展,就像尼克松、毛泽东和基辛格50年前所做的那样。(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