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作者:插画师的三国梦

在《三国志·吴书十》当中记录有十二个东吴名将,一般被人称呼为“江表十二虎臣”。其中有一个人物或许很多人都不陌生,就是凌统。在小编看来,凌统在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完美的将领,历史上评价“有国士之风”。凌统曾经在战场上拼死奋战,保护孙权安全撤退。在很多战役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可惜凌统英年早逝,没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凌统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还被孙权收养,来报偿凌统的功劳。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凌统的出身和生平事迹。凌统是江东本地人,是吴郡余杭县人,距离孙氏所在的富春县倒是非常近。凌统的父亲凌操是当地游侠,孙策受袁术的命令渡江攻略江东的时候,凌操就跟随孙策出生入死,因为平讨山越有功被任命为破贼校尉。后来到孙权领兵时期,在东汉建安八年(即公元203年),孙权发兵进攻刘表所置江夏太守黄祖,在此战中大破黄祖水军,凌操追击黄祖,结果被黄祖麾下不受重用的甘宁射杀。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江东集团早期很明显是用利益来维系内部的联系,或者说其他势力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凌操战死之后,凌统继续被孙权任用,以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继承凌操的军队。孙权守业、创业时期正是大有作为时期,凌统在功劳簿上也留下很多笔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赤壁之战”、“南郡之战”、“皖城之战”、攻取荆南三郡、第二次“合肥之战”等重要战役中都有所表现,具体事迹在下文会提到。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凌统最后的军事贡献是对江东山越的战争。山越势力一直是孙策、孙权甚至包括后面的统治者头疼的问题,很多山越势力不但不服从孙氏的统治,反而屡次发生叛乱。不过在与山越的战争中,孙氏往往也能得到大量的兵源。凌统就是这样,他认为山越彪悍尚武,可以恩威并立吸收他们。孙权于是命令凌统征讨、吸收山越,所需物资可以先取后奏。由于凌统素有恩望,基本上没有用到什么战争手段,就征募上万士兵。不过就当凌统要回去交差的时候,突发重病而死,留下凌烈、凌封两个儿子。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凌统功劳赫赫,更何况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对孙权几乎可以说是有救命之恩。无论是真心惋惜,还是千金买骨,孙权都必须做出一个态度。于是凌统的两个遗孤就被孙权收养,读书骑马培养能力,见待如同孙权亲子。凌烈被孙权封为亭侯,袭承凌统的军队。后来凌烈有罪免官,又由凌封袭爵领兵。可以说孙权和凌统之间也算是君臣之盛轨了。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上文提到凌统参加了这么多的战役,但很多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太详细的记载,所以小编就不再赘述。记载比较多的是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和第二次“合肥之战”。

进攻麻、保二屯

麻、保二屯是江东集团前期的一个比较顽强的敌人。主流观点认为麻、保二屯在江夏一带,但这种说法也被人质疑。小编个人认为麻、保二屯应该还是江东境内的一支比较强大的山越势力。在孙策时期,孙策和太史慈就进攻过一次麻、保二屯,不过似乎没有取得太大突破。至少在孙权时期麻、保二屯还存在。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凌统曾经跟随孙权进攻麻、保二屯,孙权成功攻破保屯,结果剩下麻屯不打回去了,留下都督张异继续围攻麻屯。这个时候凌统和都督陈勤发生了不愉快。在酒桌上陈勤侮慢凌统等人,被凌统顶撞,于是辱骂凌统,言辞之间涉及到凌操。等到路上的时候,陈勤又折辱凌统,凌统一怒之下杀死陈勤。等到进攻麻屯的时候,凌统已经抱有死志,亲当箭石进攻麻屯,最终大破麻屯。凯旋之后凌统到军正那里领罪,孙权原而不问。这大概是凌统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的一战。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沔口之战”

江夏太守黄祖也是孙氏的老对手。孙坚还依附袁术的时候,就被黄祖射杀;后来无论是孙策还是孙权,都需要西进消灭黄祖,才能扩张到荆州甚至益州。孙策和孙权也多次与黄祖交战。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的“沔口之战”,就是孙权和黄祖最后的决战。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在这场战役中,凌统的表现比较活跃。凌统作为江东水军前锋,经常和亲信健儿乘坐一艘船,对黄祖水军发动突袭,斩杀敌将张硕俘虏敌船。在“沔口之战”中吕蒙率领军队击败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凌统、董袭等人率领精锐士兵攻城,黄祖出城逃亡,被骑士冯则追杀。江东集团取得“沔口之战”的彻底胜利。

第二次“合肥之战”

第二次“合肥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场比较著名的战役,所谓“张八百”、“孙十万”的绰号就是从这场战役出来的。当时曹操正率军进攻汉中,孙权就发动大军,号称十万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情况非常危急。但是合肥守军从容应对,张辽以八百死士突袭江东大军,挫败江东士气。而后合肥孤城在孙权的围攻下坚持十几天,最终孙权决定撤军。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在撤退的时候,江东集团大部分军队都渡过逍遥津,只有孙权、甘宁、吕蒙、蒋钦、凌统等人留在逍遥津北。这个时候张辽又一次杀奔过来,给孙权本人造成巨大威胁。凌统等人拼死捍卫孙权到逍遥津桥,桥面已经被毁坏。孙权近侍谷利催马帮孙权渡桥,凌统率领三百人断后拖延时间,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受伤,等到孙权脱险之后身披铠甲从水中游回去。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在《三国志·吴书·凌统传》中记载,凌统的卒年为四十九岁。如此来看虽然也颇为遗憾,但并不能说是英年早逝。不过《凌统传》中记载的卒年是有争议的,很有可能是错误的。这一点在《三国志集解》中有很明确的论述。

国士之风的江东名将凌统,奋战保护孙权撤退,二子被孙权收为养子凌统的生平事迹进攻麻、保二屯、“沔口之战”、第二次“合肥之战”的表现凌统卒年之争议

清代学者陈景云就对凌统的卒年有一个比较可信的判断。凌统的父亲凌操死于建安八年,凌统时年十五岁。如果凌统在四十九岁去世,那么时间大约在东吴赤乌年间,这个时候已经到孙权统治东吴的中后期,三国鼎立的局面也相当稳固。而《凌统传》中记载明确的最后一场战役就是第二次“合肥之战”,从建安末年到赤乌初年,凌统没理由一点记载也没有留下。另外在《骆统传》中记载凌统去世后,骆统一度承袭凌统的军队。而后骆统参与“夷陵之战”、曹丕三路伐吴等等。时间明显早于赤乌时期。由此可见《凌统传》中记载有误,凌统的卒年当在二十九岁比较合理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集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