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唐宋之间知多少:朱温朝堂投机成功,黄巢亡

唐僖宗对朱温赞赏有加,快速地给他加官进爵,以图能收买利用朱温。他有能力,能巴结和会打仗,且他在黄巢的溃败中起到了实际作用。

首先本作为叛军头领的朱温原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投降唐军,使唐军不废一兵一卒少了股顽敌不说,还多了个能征会战的朱全忠(唐僖宗赐名)。其二、李克用部、凤翔、河中等地唐军一反扑,许多投降于黄齐的藩镇又降而复归,特別这朱温带了个好头,打不过投降又没什么可耻,归唐照样富贵,朱温为反戈黄巢军带了个好头。

因而,黄巢重整大军数十万后,首先就想消灭朱温收回同华二州,以保住长安、洛阳之屏障。长安出兵同州也快,所以这说打就打过来了,但朱温早做好了准备,已拜王重荣为舅,王重荣联络就近藩镇一同会师,由朱温守住同州,两人多次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大胜黄巢军!

朱全忠待各路勤王之师(李克用、王重荣等)抵达之后,合兵共进夺回长安,洛阳。朱温曾经跟随黄巢南征北上,为乱军夺下过长安、洛阳; 而今跟随大唐王重荣,又从乱军手中夺回长安、洛阳。王重荣对大唐居功至伟,而朱温也一荣俱荣。遥想一年之前,义军百万之众,何其壮观,孰料而今唐庭一反攻就大溃败了。曾经无往不利的义军,为何如今如此不堪一击呢?黄巢的大齐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勃!兴在于民不聊生,戎马生于郊,一般广大贫苦百姓皆是兵源!其亡在于他快速地取得江山,没培养出治世之才,入主长安后不能有效地治理江山,多地降而复归大唐。

3唐宋之间知多少:朱温朝堂投机成功,黄巢亡

转载网络

黄齐提出的四相制、换届制是很开明的,且早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其轻赋惠民政策也是很好的!这两点是真的很好。但仅一年时间就失去了大好局面,为什么呢?

一、黄巢一入长安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杀,富户皆可掠,义军之钱粮由此来。但引起了权贵阶层的极大仇恨,坚定了其反抗到底的决心!

二、起义才几年没培养出自己的政治队伍,无法治理地盘获取钱粮,军粮全靠抢掠

三、义军起义初为的是生计,有了生计就没足够的战心,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起义之始天下为公,一朝得势就分金。

四、最终好的施政理念没法执行下去,也执行不下去,四相制与换届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自此,黄巢就开始了流寇生涯,而朱温则由于抱对了大腿,且战功卓越而得升为宣武节度使,驻守汴州。这宣武在同州下方一点,战区面积不大,但处于中原地区(今河南)。

3唐宋之间知多少:朱温朝堂投机成功,黄巢亡

为何不让朱温驻守同华这一区域呢?朱温在同华二州经营有一段时间了,且与这区域周边各领导关系稔熟,更利于合作作战,但将朱温调离同华正是这一点,唐僖宗也喜欢玩自己那手艺不精的权术,他可不能让朱温真在同华做大,同华二州距京师太近,位置重要。大唐赐名其全忠,那是希望他朱温为唐庭效命,可不是让朱温扼住大唐的咽喉!宣武四战之地,朱温不效忠朝廷就没依靠了。再者长安、洛阳之危已解,像朱温这样的战将,可不得哪里用那里搬!

黄巢撤出长安,败走山东,流窜向河南地区杀来,与唐军战于陈州,陈州刺史已有防备但仍不敌。唐僖宗令朱温弛援,消灭起义军。朱温为宣武节度使,驻守汴州,亦在河南地区,地理上就必须打,更何况消灭黄巢义军,其功必大,所以他义不容辞地向黄巢军杀去,期立新功。

但让朱温想不到的是:这一打下来,朱温没讨到便宜,反而让黄巢想起了朱温,好小子,背信弃义之仇,今日可找到机会了。于是,集主力兵锋一转杀向汴州去了。

朱温一看这不行,老母娇妻全在汴州,不回汴州家都没了。马上不管陈州,回汴州了。到了汴州也没用呀,根本打不过黃巢,想想这老狗要死了,咬人还贼疼的!朱温一走,陈州也被围了。

朱温这才明白,黄巢一路流窜至此,剩下都是悍匪且兵力相对朱温还要多得多。既然战黄巢不敌那就据汴州死守吧,然后他急切地找河东的李克用来援!河东(山西)的李克用也想立功,就马上率着沙陀部人马来了,兵分三路!一路陈州、一路汴州,一路蔡州(黄巢)本部。这李克用部可真是兵强马壮,朱温一看李克用援军打的好,就立马出城迎战!心想,可不能让李克用把军功全抢了。战胜之后,朱温立马就收捡黄巢叛军的财宝,收编人马,愣没让李克用捞到一分钱好处!所以,朱温打仗是好手,捞战利也不遑多让。

3唐宋之间知多少:朱温朝堂投机成功,黄巢亡

李克用这次来,将黄巢打败了,而且直将黄巢砍杀于黄山,彻底终结了黄巢之乱。朱温看黄巢这么不经李克用打,估计心里是这么想的,黄巢这老儿就一残匪,老子汴州拖一拖,到时与陈州一同反攻一样能灭,这大好战功,全让李克用抢了!他故意忽略了李克用鸦儿军的勇猛。不过,既然请人帮忙是自个请的,那帮完忙请吃个饭还是要的!当然,这个不是劳军呀,劳军钱多,归朝廷管。我就请你弟兄百把人来我汴州吃个饭吧,尽地主之谊。李克用这人豪爽,也不计较,就把大军驻扎在汴州城外,来找略长自己几岁的战友朱温喝酒了!

喝酒地点上源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