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张颖:担当国有大行使命,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琦 78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愿 北京报道11月3日,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办。中国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张颖在出席“裕普惠 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之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圆桌讨论时表示,近几年来,中国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担当国有大行的使命,普惠金融实现了“量增、价降、面扩、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

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将近9000亿,贷款增速46.8%;贷款户数近60万户,较年初增速27.5%。同时,持续巩固减费让利成果,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占比等结构性指标持续优化。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张颖:担当国有大行使命,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普惠金融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如何做好普惠金融也是各显其能。张颖表示,中国银行做普惠金融有“三张牌”:

第一张是“科技牌”。中国银行全力服务“专精特新”科技型小微企业,助推科技强国战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张颖介绍,中国银行今年推出了“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服务方案,开展“惠如愿•专精特新普惠行”营销活动,为超过1.4万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超过1100亿的授信支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成立了“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推出了“惠如愿•知惠贷”产品。去年中国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76亿,其中,普惠金融贷款占比达到64%。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当期余额82亿。“数字是可圈可点的,”张颖认为。

第二张是“国际牌”。中国银行研发了“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来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场景营销。在“中银e企赢”平台上,有“线上+线下”企业生态圈,有“场景+金融”服务模式,连接银政企三方,连接国内国际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服务。“中银e企赢”荣获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30万中外优质企业,通过平台提供2万余次精准撮合,实现4万次的对接洽谈,目前有1万余项对接成果,”张颖介绍。

第三张是“乡村振兴牌”。中国银行今年在普惠金融事业部加挂“乡村振兴金融部”牌子,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完善境内机构乡村振兴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专业力量,制定《中国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和《中国银行县域金融业务发展行动方案》;推出“惠如愿•新农通”“惠如愿•农田贷”服务方案。

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7万亿元,较年初增速13%,高于去年全年增速;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800亿元,较年初增速40%以上。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张颖表示,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一体两翼”的优势,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举措有三个具体的方面。

第一,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强资源倾斜,提升金融供给。张颖介绍,中国银行保持目前现有的金融政策的总体稳定,继续加大在涉农领域上信贷支持和投放力度,定期跟进涉农信贷的投放情况,在经济资本的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费用安排上都倾斜对涉农领域进行适当倾斜。

第二,在稳定基础上优化渠道布局、便利金融服务,保持中国银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脱贫地区网点的基本稳定,探索打造一批新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特色支行和网点。同时,中国银行也借助中银富登(注:中国银行旗下村镇银行),其有丰富的三农产品体系和遍布重点乡镇的营业网点来发挥“商行+村镇银行”的组合优势。

第三,在稳定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保持中银集团一体多元化优势稳定性,推动商行与综合经营公司之间的联动合作,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我们会聚焦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尤其是对种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全产业链等领域的融资支持,也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脱贫人口等重点客群创新产品,跟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深挖农业产业链发展业务机遇。”张颖表示。

此外,张颖还介绍了中国银行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绩与思考。张颖表示,中国幅员辽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每一个县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国有大行支持乡村振兴必须还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

“依靠金融科技,不仅是带着一种情怀,更多要把金融科技输出到帮助乡村金融数字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有助于下一步金融服务可以跟得上、触得到。”张颖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坚信能够看到乡村肯定是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稳定、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一个着力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