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張穎:擔當國有大行使命,助推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願 北京報道11月3日,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辦。中國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張穎在出席“裕普惠 新金融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論壇”之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圓桌讨論時表示,近幾年來,中國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擔當國有大行的使命,普惠金融實作了“量增、價降、面擴、結構優化”高品質發展。

截至9月末,中國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将近9000億,貸款增速46.8%;貸款戶數近60萬戶,較年初增速27.5%。同時,持續鞏固減費讓利成果,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小微企業首貸戶、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續貸占比等結構性名額持續優化。

中國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張穎:擔當國有大行使命,助推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普惠金融成為各家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之一,如何做好普惠金融也是各顯其能。張穎表示,中國銀行做普惠金融有“三張牌”:

第一張是“科技牌”。中國銀行全力服務“專精特新”科技型小微企業,助推科技強國戰略、知識産權強國建設。

張穎介紹,中國銀行今年推出了“惠如願•專精特新貸”服務方案,開展“惠如願•專精特新普惠行”營銷活動,為超過1.4萬餘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超過1100億的授信支援;與國家知識産權局共同成立了“知識産權融資創新實驗室”,推出了“惠如願•知惠貸”産品。去年中國銀行的知識産權質押貸款餘額達到76億,其中,普惠金融貸款占比達到64%。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銀行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貸款當期餘額82億。“數字是可圈可點的,”張穎認為。

第二張是“國際牌”。中國銀行研發了“中銀e企赢”全球企業生态系統來融入國内大循環、國内國際雙循環,推進場景營銷。在“中銀e企赢”平台上,有“線上+線下”企業生态圈,有“場景+金融”服務模式,連接配接銀政企三方,連接配接國内國際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流程、一體化綜合服務。“中銀e企赢”榮獲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度銀行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目前這個平台已經有30萬中外優質企業,通過平台提供2萬餘次精準撮合,實作4萬次的對接洽談,目前有1萬餘項對接成果,”張穎介紹。

第三張是“鄉村振興牌”。中國銀行今年在普惠金融事業部加挂“鄉村振興金融部”牌子,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相關工作。完善境内機構鄉村振興組織架構,合理配置專業力量,制定《中國銀行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和《中國銀行縣域金融業務發展行動方案》;推出“惠如願•新農通”“惠如願•農田貸”服務方案。

截至9月末,中國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13%,高于去年全年增速;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超過1800億元,較年初增速40%以上。

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元年”,如何實作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張穎表示,中國銀行充分發揮“一體兩翼”的優勢,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舉措有三個具體的方面。

第一,在穩定的基礎上加強資源傾斜,提升金融供給。張穎介紹,中國銀行保持目前現有的金融政策的總體穩定,繼續加大在涉農領域上信貸支援和投放力度,定期跟進涉農信貸的投放情況,在經濟資本的配置、内部資金轉移定價、費用安排上都傾斜對涉農領域進行适當傾斜。

第二,在穩定基礎上優化管道布局、便利金融服務,保持中國銀行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脫貧地區網點的基本穩定,探索打造一批新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特色支行和網點。同時,中國銀行也借助中銀富登(注:中國銀行旗下村鎮銀行),其有豐富的三農産品體系和遍布重點鄉鎮的營業網點來發揮“商行+村鎮銀行”的組合優勢。

第三,在穩定基礎上聚焦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援。保持中銀集團一體多元化優勢穩定性,推動商行與綜合經營公司之間的關聯合作,滿足鄉村振興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我們會聚焦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鄉村産業發展,尤其是對種業、高标準農田建設、糧食全産業鍊等領域的融資支援,也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脫貧人口等重點客群創新産品,跟進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優勢特色産業叢集建設,深挖農業産業鍊發展業務機遇。”張穎表示。

此外,張穎還介紹了中國銀行金融科技在鄉村振興方面的成績與思考。張穎表示,中國幅員遼闊,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每一個縣都不一樣,這就決定了國有大行支援鄉村振興必須還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

“依靠金融科技,不僅是帶着一種情懷,更多要把金融科技輸出到幫助鄉村金融數字型系的建設才能更好有助于下一步金融服務可以跟得上、觸得到。”張穎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們堅信能夠看到鄉村肯定是成為擴大内需、促進消費穩定、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的一個着力點。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