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吃有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吃过很多地方的粉或米线,但在上海,很少吃到惊艳的,但我有家私藏的小馆子,每次馋虫蠕动我便不远几十公里去治馋病,少说六七年都是如此,但直到现在我都不记得它的名字,但闭着眼睛也能找到,这一天带俩朋友去尝尝,下午4点,六七张小桌就坐满了人,吸溜下鼻子,嗯,熟悉的砂锅味儿。

招牌上写的是“砂锅米线”,但粉很粗,非要叫线,那也明显是棒针线,准确地说应该是米粉,毛衣针的粗细,点了三种:鱼丸米线、酸辣笋尖米线、肥牛鱼丸米线,每一分都加了份青菜,卧一个荷包蛋,三份都是麻辣味儿,额外点了份笋尖、酸豆角,这配菜必须就着吃才带劲。
砂锅都是现配料现做,鱼丸切厚片,先上了朋友的两份,我瞅了瞅成色,觉得太白,明显辣度不够,便嘱咐厨房给我加点儿辣,桌上有俩调料瓶,虽然因脏略黏手,但是吃粉的好搭档:花椒油和香醋……
因为是砂锅,所以是翻滚着端上来的,一坐到竹垫上,那喷香的大骨汤混杂着麻辣味儿便占据了整个鼻腔,食物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感情的东西,熟悉的味道会让人安心,为了避免把上牙膛烫秃噜皮的惨剧,吃砂锅一定别图省事儿直接进嘴,还是㖞到小盘吹吹再下口。
酸辣笋尖的这是,所有的砂锅配菜都是一样的:干豆腐丝、绿豆芽、切片豆腐泡……汤底的味道不寡淡,应该是用鸡骨架和大骨头熬煮的,有股淡淡的中药味儿,也有麻辣烫的香料味儿,但良心的是,味精鸡精没使劲挥洒,喝完汤不会太渴,光这一点就实属难得。
鱼丸粉,这家用的是带墨鱼条的鱼丸,平时我也家中常备,吃着十分q弹,鱼味儿也足,此丸的面粉用得相对克制,最怕吃到面粉成精一样的丸子,煮完之后溃散肿大,一副碰瓷的德行,恨不得牙还没咬呢,就碎成一摊,这个弹得恰到好处。
这是我那碗最贵的,加了肥牛后它24块钱,碗底的荷包蛋先不急着打捞,让它再入入味儿,加了花椒油先吃半锅,麻辣浓香,粉、菜、丸上都好似镀了一层油,看着没那么重口,但吃着吃着嘴唇就麻了,此时若是纹唇都不带喊疼的……后半程则再加点儿醋,又换种口味儿。
三四块钱一碟的小配菜里,我最常点的是这俩,都是佐餐小卫士,在你吃热了麻了腻了时,适时来一口,感觉口腔里降温后,战斗力又提升了……
虽然身负减肥大计,但这一碗足有两三斤的砂锅米粉依然要喝个底儿朝上,头半程先干捞,后半程等不烫嘴了再吃汤粉,拿着大勺子呲溜呲溜喝汤,脑门子汗涔涔,肚子在t恤下秒渐隆起,嘴唇虽然麻木但依然在机械地往里吸溜,身麻志坚,结账时仨人一共66,这锅粉,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我给它90分,扣那十分是它害我又长一两肉的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