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赣江中上游,集雨面积大,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内植被起源古老,有“第三纪型森林”、“天然动植物园”和“亚热带绿色明珠”之称,植被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 12 个植被类型,92 个植被群系,维管束植物达 3400 多种,脊椎动物(不含鱼类)有 406 种,昆虫 3000 多种,区内还有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是研究中国乃至全球中亚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井冈山保护区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示范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和全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2012 年 7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和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赖以生存且为数不多的栖息地之一,越冬候鸟的种类多,数量大,尤其是珍稀、濒危鸟类,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易危以上级别的候鸟有 23 种(极危 1 种,濒危 5 种,易危 17 种),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珍禽王国”和“候鸟乐园”。每年在此栖息的珍稀鸟类白鹤最高数量达 4000 余只,东方白鹳最高数量达 2800 余只,分别占其全球总数量的 98%和 95%以上。在全球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鄱阳湖湿地均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总面积为 224 km²。保护区属内陆型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时令湖和永久性淡水草本沼泽、泡沼。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为主的越冬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江西,北枕长江,南傍南岭,武夷罗霄,东西屏障,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大陆东南 10 省(区、市)最高山—黄岗山,有“赣、抚、信、饶、修”“五河”等大小河流 2400 余条。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中亚热带气候环境,孕育了江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江西建立的 543 处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了以武夷山脉、南岭山脉、罗宵山脉、九岭山脉、鄱阳湖湿地等为重点区域,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鄱阳湖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保护网络。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和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公告》区划确定,江西为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武夷山、南岭、黄山-怀玉山、鄱阳湖等 4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江西有野生脊椎动物 845 种,其中兽类 105 种、鸟类 420 种、爬行类 77 种、两栖类 40 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动物种数的 21%、34%、20%和 14%;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 19 种、国家Ⅱ级 86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31 种,珍稀濒危物种有豹、云豹、梅花鹿(南方亚种)、黑麂、水鹿、苏门羚、黑熊、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等。
梅花鹿(cervus nippon),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东亚季风区特有的鹿类,江西分布的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 400 余头。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
海南虎斑鳽(gorsachius magnificus),世界极度濒危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全球极少,在江西九连山保护区有小繁殖群,保护区已成为该鸟的重要栖息地。
白鹇(lophura nythemer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顶凤尾雪白衣,林中翩翩舞展翅”,体态优雅、翎毛华丽、落落大方、机敏灵活、自有其静逸之美,被称作“林中仙子”。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排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有“梦幻蝴蝶”和“世界动物活化石”之美誉。
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 5117 种,占全国总数的 17%,其中苔藓类 563 种,蕨类 435 种,裸子植物 31 种,被子植物 4088 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9 种、国家Ⅱ级 46 种,珍稀濒危物种有落叶木莲、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拥有中国特有维管植物 124 种(变种、亚种、变型)。
落叶木莲(manglietia decidua),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属极小种群物种,木莲属唯一的落叶乔木,江西仅见于宜春明月山,树干挺拔,花色淡雅高贵,具芳香,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保护区内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古树群。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的单种科和残遗种,江西分布较广,冠大荫浓,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花大型而美丽,红果如仙桃,是优良的观赏和材用树种。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中国特有珍贵树种,是大果铁杉分布于中国的代表种类,形态极其特殊。
江西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江西现有林地面积 1.61 亿亩,其中,森林面积 1.53 亿亩,森林覆盖率达 63.1%,活立木蓄积量 5.76 亿立方米;沙化土地面积 96 万亩。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罗霄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龟峰国家森林公园,因远眺似昂首东游的巨龟而得名,并以其独特的“无山不龟,无石不龟”的自然景观赢得了游圣徐霞客“盖龟峰峦璋之奇,雁荡所无”之慨叹,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瑶里国家森林公园,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
草原生态系统
江西天然草地面积 1420 万亩。草地类型主要为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和低地草甸类;主要有芒、热性禾草、具乔灌的芒、五节芒、白茅、野古草、金茅、芦苇、狗牙根、假俭草、莎草等 24 个草地型。环鄱阳湖湖区主要分布草滩苔草,武功山、九岭山、黄岗山、南风面、齐云山等山峰主要分布山地草甸。
武功山山地草甸
武夷山山地草甸
湿地生态系统
江西湿地总面积为 91.01 万公顷,占江西国土面积的 5.45%,湿地类型共有 4 类 8 型,其中湖泊湿地 37.41 万公顷,河流湿地 31.08 万公顷,沼泽湿地 2.58 万公顷,人工湿地 19.94 万公顷;江西城市规划区内 1 公顷以上的湿地共有 9.3 万公顷,城区湿地率为 7.9%。江西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固碳释氧、蓄水防洪、物种保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湿地综合效益价值共计 1441.12 亿元/年,平均价值为 15.84 万元/公顷·年,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
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维系着自然生态平衡,也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江西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实施绿色崛起战略,不断强化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培育力度,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新闻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编辑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