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

一、球蚧类。包括多种球坚蚧,如桃球蜡蚧、杏圆球蚧等,主要发生在桃、杏、樱桃、李、白蜡树、柳、紫穗槐、紫叶等果树及绿化植物上。 形态特征。此类介壳虫主要寄生在植物的枝条上,雌成虫身体近半球形或球形,体色黄褐、红褐等,较好识别。 发生规律。大多数种类每年发生1-2代,多以若虫在枝条的背阴处越冬,翌春树木发芽后迁移至嫩枝上固定刺吸危害。5月是成虫产卵、若虫孵化集中的时间。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

二、日本龟蜡蚧。其寄主范围广,主要有紫薇、广玉兰、桂花、夹竹桃、蔷薇、牡丹等观赏植物及桃、李、枣、枇杷、杏、山楂、苹果、梨、无花果等多种果树。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扁椭圆形,白色,长3-4.5毫米,背部分块呈龟甲状凹纹。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若虫初孵淡红褐色,1天后开始分泌蜡质,7-10天形成蜡壳。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或树上叶片越冬。次年3-4月恢复活动,吸食树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麦收期间是产卵盛期,卵产在母壳下,6月下旬卵孵化,若虫四处爬行寻找适宜的寄生部位进行固定,以叶部为多,少数在叶柄或嫩枝上。卵及孵化期间如雨水偏多则成活率高,反之则死亡率高。初孵若虫一般能爬行80厘米左右,远距离传播主要靠风力扩散。8月下旬至9月下旬雌雄虫交配。受精后雌虫继续危害,并从叶上转移到枝条上准备越冬。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

三、康氏粉蚧又称梨粉蚧、李粉蚧,除危害梨外,还危害苹果、桃、葡萄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的幼芽、嫩枝、叶片、果实和根部的汁液。嫩枝被害后,常肿胀,树皮纵裂而枯死,前期被害呈畸形。一年发生三代,以卵在被害树干、枝条粗皮缝隙土块中越冬。第二年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食害寄主植物幼嫩部分。第一年若虫盛期5月中下旬,第二代7月中下旬,第三代8月中旬,雌成虫常爬到枝干粗皮裂缝或果实的萼洼,梗洼等处产卵,有的将卵产在土中,卵产在雌虫分泌的蜡质所形成的卵囊内。防治的关键时期:越冬卵孵化期梨树发芽时及各代若虫发生盛期即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

四、梨圆蚧是国际检疫对象之一,危害的果树主要有梨、苹果、桃、葡萄等,可寄生在果树所有地上部分,枝干被害后,引起皮层木栓化和韧皮部导管组织的衰亡,皮层爆裂,抑制生长,引起落叶,甚至枝梢干枯和整株死亡,在果实上多集中在萼洼和梗洼处,围绕蚧壳形成紫红色斑点,降低果品价值。一年发生三代,以二龄若虫及少数受精雌虫在枝干上越冬,第二年3月中下旬开始取食为害,6月上中旬胎生若虫,第二代7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9月至11月上旬,世代不整期。防治关键时期:越冬虫态开始取食即3月中下旬和越冬代若虫期即6月上中旬。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

五、桑盾蚧又称桑白蚧,桃蚧壳虫等,寄主有苹果、梨、桃等,特别是桃树受害最重。此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果树枝干上吸食,偶尔为害果实和叶片,严重发生时介壳密集重叠,枝条表面凹凸不平,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条或全株死亡。桃园发生后,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3~5年可将桃园毁坏。一年发生二代,以第二代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3月中下旬桃树萌动后开始吸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第一代卵孵化盛期5月中旬,第二代孵化盛期7月底。若虫多固定在2~5年生枝条上取食。防治的关键时期:雌虫开始取食,即3月中下旬以及各代卵孵化末期即5月下旬和8月上旬。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

六、草履蚧又称草鞋蚧壳虫,寄主有苹果、梨、桃等。若虫早春上树,群集于嫩芽上吸食,造成芽枯萎,树势衰弱,产量降低。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树下土壤中、杂草下等处越冬。第二代2月树液流动时若虫开始孵化,遇气温较高的中午沿树干往返爬行,晚间则群集在树杈、树洞里。防治的关键时期:若虫大量上树的盛期即3月中旬。

几种常见的蚧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