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以棉花和少量作物为食物的对象,除了直接获取植物营养器官外,主要以幼虫为害虫的棉签、花铃、幼虫一生为20个左右的苞蕾。而且具有转移的习惯,棉铃容易腐烂、脱落或变成刚性皮瓣,因此对棉花产量有很大的威胁。

一、棉花铃虫法的发生

棉铃虫在新疆一年发生3.5-4代,世代重叠较为严重,为了在3-10厘米的土壤中过冬,4月中旬至5月上旬,气温在15°C以上开始羽化。成虫白天躲藏起来灭活,日落后飞出,四处寻找开花植物,吃花蜜,补充营养。交配后,可以产卵,一只雌性可以产下1000个左右的卵。成虫具有寻光性,也有很强的半凋零杨树分枝倾向。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棉铃虫卵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幼虫危害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棉铃虫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性陷阱

棉花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意象

二、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从农田生态学入手,以农业治理为基础,以保护利用自然生态为中心,以自然敌人为中心,采取诱杀控制、化学控制和人工捕虫辅,挖掘措施,硬处理第一代保护顶、减压基地、减压、三代压力, 降低第二代花蕾,减少基数,减轻三代防控压力,控制三代棉桃,减少减产损失,扫荡四代,减少基数,来年,危害将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下。

1、农业防治:(1)做好秋冬季灌溉工作,能破坏棉铃虫的腔室,提高冬季死亡率,降低棉铃虫的基数;在第一代中,第二代成虫羽化峰,喷洒二氢磷酸钾100-150g/μ。(避免,减少鸡蛋掉落的量)

2、诱杀装置的防控:(1)棉花田周围养殖玉米诱捕带,可减少棉田中棉铃虫产卵和幼虫的发生;

3、化学防控:根据调查情况,达到防控标准,选择好的喷洒设备,确保防控质量。

本文由兵团植物保护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