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作者:尹小厨

川菜概述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菜系,又是民间最大的一个菜系,享有“百姓菜”之称。

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特点是清香醇浓并重,以清鲜为上,广集民间风味,以麻辣兼备见长,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以干烧干煸、爆火煎炒驰名,刀工刀法讲究,造型赏心悦目。

川菜不仅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还强调“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既有物美价廉的大众菜:回锅肉、宫保鸡丁、水煮肉片,也有高档名菜:孔雀开屏、百花江团等。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川菜代表回锅肉

回锅肉作为川菜最具代表的特色家常菜,不仅深得人们的喜爱,做法也是多样,如上海人做的本帮回锅肉,东北人做的东北回锅肉,安徽人做的徽式回锅肉,而我们今天要着重解析的是正宗的川味回锅肉。

回锅肉的典故

回锅肉作为四川名菜, 有很多传说,最具代表的说法,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老成都俗话说:“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是历代川厨对厨艺知识的精妙总结。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回锅肉的特点

源于豆办酱与甜面酱的混合香、再融入蒜苗香,以及肉香,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风味——具有咸味、酱香、微辣、回甜四种味感,复合而成,但其核心是酱香。

回锅肉的核心

一个回锅肉做的是否及格,抬眼先看三点:

1、灯盏窝

灯盏窝是回锅肉的一个重庆特点,那么什么是灯盏窝呢?

这个灯盏,是指以前的老式煤油灯,这种煤油灯,不是四周向中间合拢的,而是两头翘起的长方形,中间自然凹下而成的。

回锅肉的切法很有讲究,要求长度为5——7厘米,宽度为4——5厘米,所以,老一辈的师傅把回锅肉的形状说成刨花型,而不是正方形,所以这个灯盏窝,是因两头翘起而形成的。

灯盏窝的形成原理是入锅后,受热吐油后肉微卷所成,标准传统回锅肉,用带皮二刀腿子,一头瘦肉、一头肉皮,中间肥肉部分,在爆油的过程中,向外吐油,于是肉质收紧,两头自然翘起,形成老式煤油灯的灯盏窝形状。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2、俏头

至于俏头呢?就多元化了,从豆干、老榨菜、老盐菜到苕皮、馒头片、锅盔片等俏头。

而传统老式回锅肉,一般只用青蒜苗作为俏头,其他的都不用,并且回锅肉里面的蒜苗,都是最后下锅的,而且只炒至六分熟,装盘后,因盘中温度较高,在端上桌后,刚刚被余温烫熟,这个时候的蒜苗,是最香最好吃的。

3、豆瓣酱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最后一步看豆瓣酱,豆瓣酱怎么看呢?其实非常简单,就看有没有,如果回锅肉里面,还有整粒的豆瓣,那就说明,这个师傅还没有出师,回锅肉里面的豆瓣,一定要提前剁细,才能使用,豆瓣是回锅肉的灵魂,灵魂一定是肉眼看不到又最重要的那部分,豆瓣剁茸,才能和肉片、俏头紧密结合,它的酱香微辣,才能最大程度和肉结合在一起。

回锅肉的佐料

回锅肉作为川菜第一菜,其实佐料尤为简单,不外乎豆瓣酱、豆豉、酱油、甜面酱、白糖——五味而已。

它们虽独立成在,而又相互扶佐,比如豆瓣的酱香味不够,怎么办?豆豉就挺身而出了,加一点点豆豉,可以补足豆瓣酱香不足的缺陷,而且更多一种不一样的鼓香味儿。

如果豆瓣颜色偏浅,就可以加一点酱油来提色,老一辈的师傅,则会自制甜酱油来弥补色泽。

甜面酱更突出酱香的味感,让回锅肉在嘴里表现出来的层次,就更加丰满而有结构感了。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糖,是川菜主要佐料,很难用好。糖有三种用法

1、是有糖,而甜不露头

在很多重麻辣的菜式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必须:必须加糖,但是又必须吃不出半点甜味。

这里面,糖起的是调和阴阳的作用,磨平麻辣的锐度和糙劲儿,使其虽然麻辣,却又平和、柔和、醇和,降低刺激度。

2、就是回锅肉这类,回甜

为什么要把甜味埋伏在甜面酱、甜酱油里面,而不单独用白糖?目的就是要回甜。回甜,是指菜已入喉,才从舌根部,冉冉升起的悠悠甜味。

这种甜,不明显、不抢位,很低调,更像一种甜甜的意境与和声轻吟。除了回锅肉,火锅里面的荔枝味也是这个境界。如果回锅肉入口就是满口甜味,不好意思,这位厨师真的没有出师。

3、就是甜出头来,入口就有甜味

这种甜,也有不同层次,最严重的一种,就是川菜里面的纯甜味,其余如糖醋排骨、宫保鸡丁等,都要求入口即甜,所不同者,甜度大小而已。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回锅肉的正宗做法

说到正宗,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意。那么何为正宗呢?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好吃就是正宗,流传最广,深得人心的的做法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水煮

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要点:水煮到七、八成熟,切片,下油锅炒至吐油、起灯盏窝,,再炒香豆瓣、甜面酱,加蒜苗炒熟起锅。

第二种:旱蒸回锅肉

旱蒸回锅肉,过去讲究先切成“戒方”大小。戒方,是过去私塾老师必备的工具,和“惊堂木”起相同作用。这块木头,大约巴掌长、巴掌宽、半个巴掌厚。老师脾气一上来,把戒方朝桌子一拍,“啪”的一声,顿时全堂雅静。

切好后,码盐、涂醪糟汁、加花椒,放碗里上笼蒸,蒸时,为避免蒸馏水滴入碗中,还要用牛皮纸把碗封起来。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蒸个七、八成熟,再切片。接下来的区别就更大了。

铁锅炙油——用热油把全锅里面涮一遍,再把油倒出去,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巴锅。几乎所有炒菜,按规矩都得这样走一遍。然后把切好的肉片贴在锅四周,用中火,把肉片两边烤微黄吐油,再在锅中间炒香豆瓣、甜面酱,随后加蒜苗连肉片一起翻炒,再加红酱油,最后,把蒸肉碗里面的肉汁倒入锅中,焖一下再起锅。

第三种:旱蒸香辣回锅肉

旱蒸香辣回锅肉。这种回锅肉,和前面又大不同。先旱蒸,再切片。请注意,接下来,就变招了:把豆瓣、甜酱等,换成干海椒、仔姜和大葱白。油温六成热,下干海椒炸一下,然后下仔姜、葱白,炒出香味,再下肉片,炒制微黄吐油,再倒一点酱油,翻炒几下,就可起锅。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回锅肉的传统做法

主料:坐墩肉 500g、蒜苗 300g

辅料:豆瓣酱30g、 甜面酱5g、 白糖2g、 酱油5g、 生姜5g、 花椒10粒、清水适量、菜籽油适量

制 作 方 法

1、坐墩肉冷水下锅,加老姜,大葱,花椒,料酒大火煮开,改中小火煮至断生(八成熟为佳),捞起用帕子搭在肉上自然晾凉。

2、 青蒜苗清洗干净,沥干水份,然后将蒜苗根部拍一下,斜刀切段

3、将放凉的肉切成约一元硬币厚度,长8cm,宽5cm的大片。

6 、加少量油,六成油温将肉下锅煸炒,炒至肥肉变的卷曲,起灯盏窝。

7 、加入豆瓣酱、甜面酱炒香上色,炒至油色红亮。

8 、 蒜苗下锅,先放蒜苗头,炒一下再放蒜苗叶同炒。

9、 加少量白糖,起锅前再加少量酱油即可

78岁川菜大师,解析传统川菜回锅肉的5大要领,附正宗回锅肉做法

注意事项

1、肉要冷后再切否则易碎(要的匆忙可以用自来水冲凉)

2、尝尝豆瓣的咸度才好确定用盐量

3、甜面酱用水按1:2比列进行稀释后再用

4、甜面酱和酱油起到调色和增香之用,适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