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他离大陆很远,被大海包围着,所以当欧洲人第一次发现澳大利亚时,就曾有过一场关于它是大陆还是岛屿的争论?

澳大利亚的卫星图像
究竟是大陆还是岛屿的问题可以搁置,但澳大利亚极其偏僻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非常特殊的自然条件,澳大利亚自发现以来就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当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时,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生物,如绵羊和兔子。
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羊背上的国家
前者使澳大利亚人受益,而后者则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灾难。
兔子在我国很普遍,不仅皮毛可以做成衣服,肉也可以吃,比较有名的菜品是四川菜辣兔头。它甚至因其外观而被作为宠物饲养。
网络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话:兔子好可爱怎么吃兔子!嘿,好吃!
今天兔子入侵澳大利亚的故事并不那么好。
1788年,第一批英国定居者乘船登陆澳大利亚悉尼,并将兔子带到澳大利亚。
很快人们发现,悉尼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兔子,兔主人的数量增加,兔肉成为一般人餐桌上常见的肉类。
此时,兔子大多是被驯化的,要么生活在笼子里,要么生活在篱笆里,几乎没有野兔。
兔子
到1859年,一位名叫奥斯汀的农民从英国移民到澳大利亚。
他自己也喜欢打猎,但到了澳大利亚,发现没有适合打猎的动物,所以为了满足自己打猎的欲望,他从英国派了一些小动物,把它们放到野外打猎,其中包括20多只兔子。
他的做法被其他农民效仿,在野外饲养小动物的做法变得流行起来,麻烦随之而来。
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澳大利亚从来没有养过兔子这个品种,不会有兔子的天敌,兔子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很幸福,一年四季不停地繁殖。
兔子种群以每年100多公里的速度分布在四周内,迅速蚕食了大片草原。
澳大利亚南部的兔子被洪水淹没,因为南澳大利亚远离赤道,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兔子生存。
失控的兔子数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澳大利亚农业和畜牧业的巨大损失。其中,特别是牲畜的损失。
虽然澳大利亚四面都是黄海,但你看地图就会发现,它的东西两边都是山,像一对括号,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已经扩大了,所以水蒸气更难深入内陆,所以澳大利亚内陆的降水量不是很大, 很多地方都是沙漠或草原,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开垦成农田,更适合作为牧场,用来养羊。
野兔被淹没
庞大的兔子群会把优质牧场吃干净,导致大面积的草原无法继续放牧。
第二是大量物种的直接或间接灭绝。兔子淹没了该地区,剥夺了许多澳大利亚本土野生动物的生存资源和活动空间。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动物,而且由于兔子啃树皮的习惯,许多幼树也未能幸免。
第三是澳大利亚的水土流失。兔子吃了大量的地表植被,使地表土壤暴露在外,遇到大风天气,地表土壤就会被风吹走。澳大利亚内陆地区降水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植物生长缓慢,底层生态系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破坏中恢复过来。
就像澳大利亚的兔子一样,如果一个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并在当地造成生态灾难,它被称为生物入侵。
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人终于坐以待毙,他们开始尝试以各种方式杀死兔子。
当地政府还提供了巨额奖金,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杀兔方法。很快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条建议。
狩猎和设置陷阱是杀死野兔的最直接方法。
另外,它是选择一些对兔子有害的,但不是对人和其他牲畜的药物来毒害兔子。
还有人建议,应该建造一个围栏来控制野兔的迁徙。这项建议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赞同。
澳大利亚政府甚至建造了数百公里的围栏来控制野兔的迁徙,但这些方法仅在小规模和耗时的情况下有效。
由于澳大利亚幅员辽阔,这些方法无疑是一艘水罐车,可以杀死生活在野外的数亿只兔子。
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认为,兔子可以被微生物杀死,但找到一种可以在兔子之间迅速传播并在不伤害人和其他牲畜的情况下感染它们的微生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终于发现,一种粘液肿瘤病毒是如此有效,以至于它可以释放到蚊子体内,然后由蚊子传播给兔子,这种病毒可以在兔子中迅速传播,死亡率非常高。
这种方法是立即的,突然将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从约6亿减少到约1亿。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少数感染了病毒但没有死兔会产生耐药性,这种对病毒的抗性会遗传给下一代,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到了1990年代,兔子的数量逐渐恢复。为了防止灾难重演,澳大利亚科学家必须继续检测病毒。
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病毒不仅会杀死野兔,还会杀死农场饲养的兔子。在头两年,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该病毒的新变种,在病毒释放期间,它建议农民为自己的兔子接种疫苗。
看来,这场持续了100多年的兔子之战,将会继续下去。
我国也引进了多种生物,由于缺乏早期的科研论证,导致引进新物种引起生物入侵,如南方水葫芦、福寿螺丝和醋酸盐等。
生物入侵不是一件小事,从澳大利亚人类兔子大战来看,如果处理不好,外来物种,很容易引起生物入侵,对环境和本土物种的影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