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十六届翠贝卡电影节在纽约举行,而今年的电影节令《教父》的影迷普大喜奔。
在电影节落幕之际,继387分钟的《教父》和《教父2》连续放映会后,影片的传奇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主演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肯恩、罗伯特·杜瓦尔、黛安·基顿、塔莉娅·夏尔等共聚一堂,畅谈电影制作的经历。
此时,距离第一部《教父》上映已经 45 年。

永远的马龙·白兰度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科莱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科莱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
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成就了这部青史留名的电影,小说中的主人公维托·科莱昂的原型是被称为“黑帮总理”的frank costello以及暴徒vito genovese,这两人都是纽约黑手党的成员,小说中的一些黑手党行动也源于两人制造的真实事件。
1972年的詹姆斯·凯恩、马龙·白兰度、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艾尔·帕西诺与约翰·凯泽尔(左起)
既然来源于真实,因此这也是一部超级讲究细节的电影,当年马龙·白兰度希望让唐·科莱昂看起来像“斗牛犬”。试镜时,他在嘴里塞了棉花,让两颊鼓起来。实际拍摄时,他佩戴了一副牙医特制的牙套。
让人唏嘘的是,这次纽约《教父》聚会,该来的人都来了,唯独缺少了2004年去世的奥斯卡影帝,影片的灵魂——马龙·白兰度。
这是部看不腻的电影
《教父》对于意大利文化(尤其是家庭文化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多人在第一次看《教父》的时候,都会感慨,这难道不是纪录片吗?
克莱蒙扎教迈克做菜这场戏,他的这个菜谱地道极了,很多意大利人都由衷地感慨,这道菜简直就像是从他们的爷爷奶奶厨房里抠出来的一样。
而桑尼看到妹妹被妹夫家暴的这场戏,愤怒的桑尼这个时候开始下意识地咬自己的手,这个动作也地道极了,你去看很多意大利人,他们生气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做。
当年《教父》横空出世,很多影迷给科波拉写信,激动地告诉他自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教父》的每一句台词,《教父》已经和很多伟大的文艺作品一样,成为了文化符号。
而新一代的影迷,即便他们没有看过《教父》,都能从很多一闪而过的细节:音乐,语调,甚至就是那种气场当中,瞬间明白,然后惊喜喊道:“啊,对了!这是教父里的场景!”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告诉你,他/她看过几百遍《教父》,千万不要觉得惊奇,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像《红楼梦》一样,任何可以反复观看的作品都有它必然的道理。
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戏剧理念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场演出。我们是演员,上帝是导演。”但我想知道,谁是观众呢?
科波拉在拍摄《教父》时大量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戏剧理念,他也多次提到上帝视角(god's point of view)。他称,上帝视角的本质就是只陈述事实,不发表观点,这看上去很容易,其实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观点其实是不值钱的,但是要抓住事实基本不可能。
况且,人都是主观的,我们在陈述事实的时候其实都是带着自己的观点的,人类文明史几千年了,能接近上帝视角这个境界的作家不超过50个(一百年一个的节奏),而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里面境界最高的一人。
著名影评人肯尼斯图兰的评价无疑代表了很多影迷共同的心声:“我在第一次看《教父》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好,但是后来每看一遍都会看到新的东西,觉得越来越好,因为你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新的领悟,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年龄对你来说是不一样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教父》时有常看常新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和看《红楼梦》,看《水浒传》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翻来覆去看这些有着上帝视角的作品。”
《教父》不会被今天的好莱坞通过
在纽约聚会时,导演科波拉回忆说,他先看到的小说《教父》,但一开始并不太喜欢,“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对这本书很失望,因为它非常的长。”在电影拍摄之初,他甚至处于被电影公司解雇的边缘。科波拉表示,放在今天,《教父》这样的电影项目都不会在好莱坞得到通过。
“第一部《教父》花了650万美元,第二部《教父》花了1100-1200万美元,如果你换算一下,这笔投资会耗掉一家主要制片厂的费用。”他表示,“今天,除非能够拍出一整个系列电影和漫威漫画类型的东西,否则没什么会被通过。”
他退一步说,即便《教父》今天能拍出来,像派拉蒙这样的大公司也不会再做《教父》的发行工作,因为那时候片中很多演员还是新人,这部电影会被当成独立电影项目去发行。
科波拉还说到了电影选角的故事,他透露,最初电影出品方派拉蒙因为白兰度有债务问题,根本不同意马龙·白兰度出演“教父”,急得他“头一晕摔倒在地板上。”
帕西诺曾被角色搞崩溃
科波拉表示剧组的一些成员,他已经多年未见了,因此这次主创聚首让老爷子非常开心。
在谈到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青年维托时,科波拉表示为了这个角色安排了大量试镜,直到他发现了罗伯特·德尼罗,在演绎青年维托的时候,并不是仅仅简单模仿白兰度。而德尼罗本人表示,白兰度在第一部表演片段,是他为第二部做准备的重要学习材料。
另外,选择阿尔·帕西诺出演麦克·柯里昂其实充满争议。科波拉与帕西诺在洛杉矶见了面,一见面就看中了他““一旦你看到某人适合这个角色,那就很难再有别的想法了。”
但只有导演的支持并不够,帕西诺则回忆说,自己经历了无数的试镜,“看起来我总是在试,得到那个角色之后我依然在试。”帕西诺也透露,他对詹姆斯·肯恩饰演的桑尼·柯里昂这个角色更感兴趣,“我想麦克不是个好角色。”
他还说,电影繁忙的拍摄进度曾让自己崩溃。帕西诺形容拍摄过程令他头昏脑涨,片场一片混乱。由于他们已经落后于原定拍摄计划,不得不在晚上赶拍白天的戏,他们回住地的时候,一边喝酒,一边吐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