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覃在去年写过《毛主席赋诗赞情报人员,哪知他已叛变,只为与小姨同居,他叫蔡乾》一文。文中讲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解放宝岛,我华东局派从事情报工作的党员朱枫赴台搜集重要军事情报。朱枫抵台后,从我党秘密情报员、时任台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处得到了《台战区战略防御图》、《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置图》等资料。但是,由于当时我地下党在台的最高领导人的书记蔡孝乾贪恋女色,做了叛徒,向敌人告密,我党在台的工委会遭到了毁灭式的打击,3000多人押赴刑场,8000多人被判10年以上的重刑。朱枫和吴石等一批精英人杰同日罹难。
实际上,朱枫是差一点就逃脱了敌人的魔掌的。
但是,她遇上了一个可怕的敌手——心细如发、做事缜密的大特务——时任国民党保密局“苏浙情报站”站长的沈之岳。
当时,朱枫携带情报资料已经来到了舟山,准备俟机搭船,前往上海。
由于解放军源源不断地渡江南下,国民党军队狼狈不堪地撤往舟山,致使舟山的局面非常混乱。
沈之岳在这个背景下收到了台北保密局的电令:不惜一切代价捉捕到朱枫!
好一个沈之岳,他居然凭借着惊人的洞察力和无比敏锐的嗅觉,从舟山岛上四五十万军民揪出了朱枫。
不得不说,沈之岳实在是太牛了。
沈之岳最牛的地方,是他在1933年加入军统后,很快地成为了戴笠的得意门生,并1937年奉命潜赴延安,一度担任了毛主席的秘书。
老覃在另外一篇题为《陈泊:曾破“刺毛泽东案”,为革命丢失左手,却被诬“王佐断臂”》的文章提到,在抗战时期,延安成为了革命的圣地,天天都有来自全国的热血青年、爱国者前来投奔。国民党方面为了从事破坏工作,分批次地注入了大量特工。不过,我党的侦破工作和保卫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隔三岔五地把躲在黑暗角落的特务揪出来,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其中,担任延安边区政府担任保卫处处长、专门负责保护中央领导安全的陈泊曾一次性地抓获了潜入边区的汉训班特务51人,暴露出特务线索150余条,时称“汉中训练班”案。
陈泊也因此获得了“延安的福尔摩斯”之称。
沈之岳能躲过陈泊的火眼金睛,在延安潜伏下来,不得不承认他有过人之处。
戴笠交给沈之岳的任务是:一、搜集延安方面的重要情报;二、暗杀共产党高层领导人。
虽然沈之岳后来在1983年1月接受台湾及香港传媒专访时,自称他到了延安后,进了延安红军大学(后改名抗日军政大学),以特别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毕业,担任了八路军留守兵团中校参谋,后来分配到中央机关担任收发工作,还一度做过毛泽东的秘书。
但他在搜集情报和暗杀这两项工作上远未达到戴笠的要求。
事实上,他在1938年1月就被毛主席外调到浙江白区工作了。
老覃在这里插一句,曾有人怀疑沈之岳关于他做过毛主席的秘书的说法,专门找担任中共中央警卫工作负责人汪东兴、刘坚夫等人打听,得到的回答异常肯定:毛主席从没有用过沈之岳这个秘书。
但是,长期担任毛主席警卫工作、建国后担任过公安部部长的王芳在回忆录中确认:沈之岳的确进入过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但很快引起了毛主席的警觉,被毛主席外调到浙江白区工作了。
在这件事上,沈之岳应该不是吹牛。
但沈之岳在延安也没办成什么事也是事实。
他后来感到处境不妙,悄悄地溜走了。
沈之岳对人民造成的罪行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根据王芳在回忆录中说的:沈之岳“双手沾满革命者的鲜血,抗战初期在上海、杭州诱杀过七八位共产党员”;
二、沈之岳在1938年1月随叶挺、项英至江西,协助筹组新四军司令部后,给国民党传递了很多新四军机密情报。台湾知名学者徐宗懋认为,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就是沈之岳送的情报;
三、1950年,他在舟山捕捉了我党情报员朱枫;
四、1963年,刘少奇出访柬埔寨期间,他在金边策划过刺杀刘少奇的行动。
因为得到蒋经国的赏识,沈之岳在1964年6月调任调查局局长,获得台湾“调查局之父”之称。1979年,沈之岳已经退休了,蒋经国还聘其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沈之岳的原配妻子名叫邵达镇,生有一子两女,病逝于1976年。沈之岳即在该年乐不可支地娶了台湾京剧名伶徐露。
1990年,沈之岳已经77岁了,患上了不治之症,听从了徐露的建议,前往大陆求医问药。
按照徐宗懋所著《黄杰与郑洞国》中所提到的,邓小平曾接见了沈之岳。张爱萍上将找来了明代名医李时珍的后人为沈之岳治病。
沈之岳所患乃是不治之症,即使是李时珍本人亲自来诊治也是无济于事的,由“明代名医李时珍的后人”来治,当然也不会起任何作用。
1994年2月14日,沈之岳在台湾病死了,终年81岁。
奇怪的是,沈之岳的旧日部属池兰森在追悼文章中说:前大陆国防部长张爱萍给沈之岳写有一副挽联,里面有“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等语。
香港记者陆铿就据此说推断沈之岳是大陆安置在台的卧底。
沈之岳的另一个旧日部属曾永贤,在《从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贤先生访谈录》一书中也赞同了陆铿的推断,认为沈之岳是中共派到国民党的情报人员。
一个署名为“曹佐才”的人在2009年写了《国民党第二代谍王沈之岳》,文中有鼻子有眼睛地说,张爱萍曾与沈之岳共事,称赞沈之岳“个性跟周总理很像”。
……
即经过池兰森、陆铿、曾永贤、曹佐才这些人的渲染加工,沈之岳的身份突然变得迷离扑朔起来。
张爱萍上将已于2003年去世,为了还原历史原貌,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又兰不得不在2009年12月4日发文予以澄清:张爱萍从未与沈之岳共事,不过,张爱萍在1937年初担任抗大任军事教官时,沈之岳是抗大学员,两人算是师生关系,而张爱萍对沈之岳这个学员毫无印象。至于说张爱萍称赞沈之岳“个性如周恩来”纯属子虚乌有。另外,曹文中引用的 “文武全才、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等语,张爱萍在世时,从没说过这样的话,更没写过这样的“挽联”!
李又兰强调,他们夫妇并不认识沈之岳,90年代前期一天,国台办负责人带沈之岳前来拜访已经退休闲居的张爱萍。沈之岳一见面,就自称是特地来感激张将军当年的不杀之恩的。原来,1955年我军发起的解放大陈列岛战役,张爱萍任总指挥,为避免伤及平民,同意岛上军民撤走。当时的沈之岳和蒋经国都在岛上,侥幸逃过了一劫。
即沈之岳并非什么“双面间谍”,他就是一个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敌特分子。只不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硝烟已经远逝,当年在战场上厮杀的双方都已经放下了武器,应该着眼未来,挽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