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离婚后卖文求生,把汉奸市长当靠山,结局声名狼藉01、婚姻不幸,为生计卖文求生02、给汉奸当秘书,换得职务和钱财03、著书立说宣扬性解放,提倡女性只恋爱不结婚04、解放后被胡风事件牵连,结局很凄惨

离婚后卖文求生,把汉奸市长当靠山,结局声名狼藉01、婚姻不幸,为生计卖文求生02、给汉奸当秘书,换得职务和钱财03、著书立说宣扬性解放,提倡女性只恋爱不结婚04、解放后被胡风事件牵连,结局很凄惨

上海沦陷期间,女作家苏青可谓大名鼎鼎、风光无限,与著名作家张爱玲分庭抗礼,在上海的文艺界可谓呼风唤雨,而这一切都因为她找了个靠山,作为她坚强的后盾。这个靠山就是全国2号汉奸当时伪政府上海市长陈公博。

苏青丧失民族气节,找汉奸市长当靠山,和当下一些职业女性找贪官污吏当靠山如出一辙,结果可想而知是声名狼藉。

苏青(1914年-1982年),原名冯和仪,四十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宁波人。

出生在书香门第,苏青的父亲出国留学回国后,曾一度做到自己开银行,后来因经营不善,银行倒闭,失业不顺心在家酗酒,经常打骂苏青的母亲,苏青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从小就觉得女性是弱势群体,受尽欺凌。

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在她19岁的时候考上了南京大学外语专业。在男尊女卑的家庭里,父母认为女孩子总归是要嫁人的,所以就给苏青定下了一门亲事,这个男孩子还是苏青的高中同学。在他们大学刚入学不久,苏青就辍学回家结婚了。

结婚后苏青就接连生了四个女孩,婆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苏青非常不满。苏青的丈夫李钦后是大少爷习性,律师的事业发展不好,不能挣钱养家糊口,于是家庭矛盾此起彼伏,为了钱经常大吵大闹。苏青找丈夫要一家老小的生活费时,丈夫非但不给,还给了苏青一耳光,扬言:“要钱没有,你自己有本事去挣!”有大少爷习性,成家后却没有大少爷的实力,养家养不起,没有担当,这样的男人被苏青遇上,也算是不幸。

苏青在这种不堪的生存条件下,还再接再厉又生了个儿子。丈夫无法依靠,为了养家糊口,苏青开始了写文卖钱养家的生涯。

苏青的丈夫不能担当养家的责任,还在外面出轨,勾搭邻居女人。被苏青发现后,坚定了离婚的念头。苏青搬离家里开始和丈夫分居。

苏青是比较有才气的,1935年,为发抒产女苦闷,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从此苏青就在上海滩出名了,成为一名知名的女作家。

随着苏青的出名,社会活动也多了起来。1943年,在当时上海伪政府和文联举办的联谊会上,众作家怂恿苏青,写一篇文章吹捧市长陈公博,苏青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吹捧陈公博的文章,在文章中她这样描写陈公博:“在辣斐德路某照相馆中,他的16寸放大半身照片在紫红绸堆上面静静地叹息着。他的鼻子很大,面容很庄严,使我见了起敬畏之心,而缺乏亲切之感。”。

这样的描述发表出来,被市长陈公博看到后很是受用,本就很欣赏苏青才气的陈公博正需要笔杆子为他的伪政府宣传、助威,于是向苏青抛来了橄榄枝,聘请苏青给他当秘书。苏青碍于不不熟悉公务,只担当了机要员。

苏青这时的写作成果全面开花,1943年,代表作品长篇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开始在《风雨谈》连载,一时被称为大胆女作家而毁誉纷纷;该书次年出版单行本,半年内再版九次,到1948年底,已有18版之多。

苏青当时为了节省30%发行款项,自己亲自扛着书去街头贩卖。陈公博看到苏青这么卖力,说:“一个女人干嘛这么拼?”通过别人转给苏青一笔钱给她买房子,这样就促成了苏青和丈夫的离婚结果。

陈公博欣赏苏青的才气,又给了她拾万元进入出版界,主办《天地》杂志,创办《小天地》杂志及四海出版社。

陈公博还亲自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个刊物上的作家都是非常有名的,如:张爱玲的丈夫胡兰成。刊物办的很成功,陈公博很满意,继续给苏青输送钱财。

因为撰文承谀上海市长的陈公博,被钦点了政府专员,也不用上班,每月照领一千大洋俸银。难怪坊间传言,苏青是陈大汉奸的地下妃子。上海纸张紧缺,她却能拿到陈的特批条子,非但如此,她也不掩人耳目,偏要穿着光鲜亮丽的旗袍坐在堆满板纸的卡车上,招摇过市。

解放后移居到香港的作家姜贵对苏青比较了解。

姜贵在《我与苏青》中谈到苏青与陈公博,必是来自苏青之口,且看他怎么说——

苏青的离婚,“原是陈公博怂恿促成的。”陈公博为什么要拆散人家一对夫妻呢?自然本身两人之间已经存在矛盾,这是不必说的,更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他们自己方便。 苏青追随陈公博,最先的名义是“随从秘书”,“有善意的第三者警告她谨防莫国康的毒手,她才改变主意。”莫国康作陈公博的“随从秘书”在前,为什么苏青来做要谨防毒手呢?当然不是工作上的竞争,而是夺宠与妒忌,这样就可以明白苏青与陈公博的关系,其实就是陈公博与莫国康的关系。 苏青后来就市府专员之职,“陈公博送给她的是一本复兴银行的支票簿,每张都已签字盖章,只等她填上数字,便可以支现。”“陈公博接见她,常在国际饭店某楼的一个房间。”抄到这里,基本可以明白苏青与陈公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了。 这样看来,苏青称赞陈公博的鼻子倒是出自内心的由衷之言,虽然两人之间的关系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由于苏青与大汉奸陈公博的密切关系,苏青备受舆论压力,被骂作“文妓”、“性贩子”、“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1945年11月出版的司马文侦编的《文化汉奸罪恶史》,列出了张爱玲、张资平、谭正璧等16位文化汉奸,苏青亦在其中。

1946年陈公博被捕,被执行枪决。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在书中对陈公博的死表示:

“我回忆酒红灯绿之夜,他是如此豪放又诚挚的,满目繁华,瞬息间竟成一梦。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现在什么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算数了,说不尽的历史的悲哀啊。”

她还在为她心中的汉奸“主子”惋惜。

离婚后卖文求生,把汉奸市长当靠山,结局声名狼藉01、婚姻不幸,为生计卖文求生02、给汉奸当秘书,换得职务和钱财03、著书立说宣扬性解放,提倡女性只恋爱不结婚04、解放后被胡风事件牵连,结局很凄惨

孔子《论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这句话被苏青改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她在作品中毫无掩饰地大谈特谈性解放。作品内容大都为恋爱、婚姻、男欢女爱的内容,对时政、战争绝口不提。

一九四三年她开始连载自己的经典之作《结婚十年》,大受好评,创造了当时行业的一个传奇,但是也因为这本书里大胆谈性,她也因而得来个“民国文妓”的称号,这本书的内容里她还把她和胡兰成(张爱玲后来的丈夫)的风流韵事细节都写进去,虽说用了化名但谁一眼都看出真相。

“他们离开我,就回家休息了。他们有妻,有孩子,怎肯放弃他们的已经建筑起来的小家庭呢?他们对我说那是没有办法,那我的丈夫怎么有办法同我拆散呢?我恨他们,恨一切的男人!我是一个如此不值得争取的女人吗?”

虽然她努力寻觅一个温柔的归宿,却也意识到由于性别的差异,女子很难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向社会问道:

“红颜若不薄命,这红颜往往不为人知;薄命若非红颜,其薄命也被认作平常……历史学家是最势利的,批评女人的是非曲直总跟着美貌走。难道不漂亮的女人薄命都是活该,只有红颜薄命,才值得一说再说,大书特书吗?”

她算不上漂亮,她也得不到男人的真爱,所以,她努力写文求得心理平衡。

她自己也当编辑,一本《天地》杂志办得红红火火。

“第一期原印三千,十月八日开始发售,两天之内便卖完了。当十月十日早晨报上广告登出来时,书是早已一本没有,于是赶紧添印两千,也卖完了”。

(苏青《做编辑的滋味》)胡兰成就是读了这上面发表的张爱玲的《封锁》,才成就了他们的一段情缘。

苏清和张爱玲本来因为工作关系,还有往来并且互相欣赏彼此。但是就因为苏青和胡兰成的不正当关系。她们表面上和和气气,私下里也在相互嫉妒、竞争着,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又让她们惺惺相惜。“如果说她同我不过是业务上的关系,她敷衍我,为了拉稿子,我敷衍她,为了要稿费,那也许是较近于事实的,可是我总觉得,也不能说一点感情也没有。”张爱玲如是说。

俩人关系特别微妙。苏青当年举办文艺沙龙单单不请张爱玲参加,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中谈到了所有的朋友唯独不提苏青。

苏青背着汉奸的名号,在政治挂帅的解放初期,其处境是可想而知的。同样有汉奸名号的张爱玲,解放初期去了香港转而去美国定居。

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后,苏青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算是尝试进入新的生活,但一时却找不到工作,无法养家糊口。

1951年,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但没有被录取,后由夏衍出面才被批准。学习班毕业后,她被分到由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都未获成功。后来,她又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于1954年5月首演,反响甚好。

1955年,她因涉嫌“胡风案”被关进了监狱。一年半后出狱,之后,她失去了工作,为了生活在剧院守大门,生活变得更为艰难。她疾病缠身,身患多种疾病,肺结核,哮喘,糖尿病等,却无钱看病,不得已只好向自己的至亲骨肉们求助,而对方却与她划清界限,断绝来往。

这真是应了她说过的似是无心的一句话:“他们(男人)都是骗我的,也许将来我还得受孩子们的骗,辛辛苦苦一场空呀。”面对亲人的无情,她闭门谢客,任由身体继续恶化,也不医治。她侍弄了些花草,她说,“这些花是我生命末期的伴侣”。她对生活已经失望,惟一希望的只是快快死去。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与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她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1982年12月7日,苏青去世。终年69岁。病危时,她很想再看一看《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

综上,贫困不幸的婚姻把苏青逼上了职场,在卖文求生的过程中,丧失民族立场,上了伪政府汉奸市长的贼船。在破裂的婚姻关系中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写文倡导性解放。这一步一错的节奏为她的后半生布下了雷区。

但凡有权色交易的人,在人格上就谈不上独立。但凡丧失了民族立场的人,在人民面前始终抬不起头。女人追求独立的道路是艰辛,但不能迈错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