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广义上讲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蟎类、蜗牛、鼠类等的通称。狭义的害虫,一般指的是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昆虫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分节的足,故又称六足纲。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直翅目,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缨翅目,通称蓟马,身体微小。多为黄褐色或黑色。复眼发达,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常见有稻蓟马、烟蓟马、葱蓟马、西花蓟马等。
同翅目,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有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半翅目,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又叫“臭虫”、“放屁虫”。常见有梨网蝽、茶翅蝽、绿盲蝽、三点盲蝽等。
脉翅目,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是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常见有大草蛉、丽草蛉、齿蛉等。
鳞翅目,昆虫纲中第二大目。最大特点是成虫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为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蛾类与蝶类的区别是: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或羽状;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蛾类幼虫在将进入蛹期时,通常会吐丝作茧;蝶类一般不吐丝作茧。常见有 刺蛾科、螟蛾科、夜蛾科、粉蝶科、弄蝶科、 天蛾科、卷蛾科等。
鞘翅目, 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通称甲虫,简称“甲”。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状的(象甲),末端为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常见有叩甲科、吉丁科、瓢甲科、金龟科、天牛科、叶甲科等。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和蜂类。咀嚼式口器,前后翅靠翅钩连接。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又分为广腰亚目(叶蜂科)和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常见有麦叶蜂、梨茎蜂等。
双翅目,包括蚊、蝇、虻等。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质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常见有小麦吸浆虫、瓜实蝇、潜叶蝇、地蛆类等。